忽而今夏_作者:亦舒(3)

2017-03-15 亦舒


    “是!”

    “到我店来帮着招呼客人吧,付你薪水,与我作伴。”

    “娟子阿姨你救我一命。”丹青吁出一口气。

    “真的,你真的那么想?”她很高兴。

    “可以发誓。”

    “葛晓佳在哪里?”她习惯连名带姓称呼丹青母亲。

    “纽约,今晚回来。”

    “三日两头坐长途飞机,也不怕累,真好jīng力。”

    丹青不语。

    累的时候不让人知道而已。丹青见过母亲深夜自飞机场回来的样子,不yù置评,第二天一早还不是得穿戴整齐了回写字楼。

    “你的好友沛沛呢?”

    “家长陪她到英国找大学。”

    “贪大不列颠天气亮丽乎。”

    “他们家长是英籍。”

    “呵,学费低廉。”

    “沛沛念文科,适合在那地方。”

    “换件衣服过来吧。”

    “遵命。”

    丹青喜欢娟子咖啡店。

    小小六个座位,是的,你没听错,六个座位,分开三组,只卖咖啡与红茶。铺位在近郊一幢小小洋房,楼上住人,楼下做生意。

    其实是一间扩大了的厨房,平时一个客人也没有。

    假期偶尔有人撞进来,一看饮品售价比大酒店附设咖啡厅还贵,即时咋舌打退堂鼓。

    但一旦坐下,觉得舒服,就会常来。

    客人都是邻居。

    一列同类型洋房本来都设铺位,统统做不住关门,但娟子咖啡从头到尾没想过要赚钱,优哉悠哉地维持下去。

    它的主人说:“蚀光了自然会结束。”

    可是四五年了,还开着大门做生意。

    附近热闹起来,一连盖好几个住宅区,对面开了快餐店,但娟子咖啡从不满座。稍早些时丹青还替阿姨惋惜:“兼卖冰淇淋或许会好些”、“三文治也受欢迎”、“减两块钱还差不多”。

    不久发觉阿姨根本没打算赚钱,她只想消磨时间。

    上午起来,写一会儿画,吃完中饭,才开店门,huáng昏过后,天色一暗,立即打烊。

    客人中有一双老夫妇,姓艾,每星期总来一两趟。

    阿姨与他们说说话,很容易一天,咖啡添了又添,只取一杯价钱。

    丹青开头决不相信娟子阿姨会是一个寂寞的人。

    后来她渐渐懂事,也就不再提咖啡店盈亏的事。

    当天她去报到,说好以后每日下午三至七时工作。

    阿姨还特地替她做了两套制服,雪白衬衫长裤,陪红白格子围裙,同台布一式,一看就知道是店堂一份子。

    葛晓佳有时同女儿说起:“真是个怪人,外头不晓得有多少工作与异xing等着她,她却在乡下卖咖啡。”

    这里头当然有个原因。

    当事人不说,没人知。

    一星期下来,总收入二百八十元。

    收银机整个晚上才叮一下。

    付电费都不够。

    简直不象话。

    对面街快餐厅整天座无虚席,少男少女提着手提录音机聚集在门口谈笑喧哗,有时还jiāo换最新舞步心得。

    很多时间丹青静静自窗口看过去,微笑着欣赏。

    她记得自己从来不曾那样笑过。

    不不,她并非不快乐,但要象那些年轻人,仰起头,眯起眼,甩着头,弯着腰,尽qíng尽力,恣意由衷地哈哈哈哈哈,她从来没试过。

    个xing使然。

    有时阿姨问:“要不要过对面看看?”

    丹青摇摇头,知道合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