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_作者:张爱玲(111)

2017-02-27 张爱玲 红楼


    戚本第七十回"宝玉因冷淡了柳湘莲"这句是指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打听尤三姐品行如何,与宝玉谈话间有点轻微的不愉快,虽然柳湘莲立刻道歉,此后没见面。这该是第六十六回甲,回末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离开小花枝巷,没往下写他去何处。直到第七十回,宝玉还不知道他已经出京,只知道尤三姐自杀了,而他自己与湘莲之间有那么点芥蒂,也是他耿耿于心的许多心事之一。此后改写第六十六、六十七回甲,落糙改出家,就把"冷淡"改为"冷遁"。回目是"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冷二郎遁入空门"浓缩为"冷遁",这名词生硬异常,如果不是与"冷淡"谐音,不会想起"冷遁"二字。

    宝玉思慕太多,而又富于同qíng心与想像力,以致人我不分,念念不忘,当然无法专心工作,穷了之后成为无业游民。在第一个早本内,此书是个xing格的悲剧,主要人物都是自误。

    此本没有贾雨村,凤姐也未代雨村好友冷子兴说qíng,带累贾琏。看来贾琏并未休妻。"阿凤是机心所",只是心力消耗过甚,旧病复发而死。

    甄士隐的"好了歌"内有:"昨怜破寒,今嫌紫蟒长。"甲戌本批:"贾兰贾菌一gān人。"但是批的已经不是第一个早本了,宝钗早死已经改去──"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批"宝钗湘云一gān人。"

    最初的早本已有第二十二回,回内贾兰不是个闲角,显然是此回固有的,而不是家宴列席众人中后加的一个名字。贾菌只出现过一次,第十三回秦可卿丧事,族人大点名点到他(戚本作贾茵),排名在贾兰之下,倒数第二,想必比贾兰还小。该是"风月宝鉴"收入此书时新添的一个人物。第一个早本内,贾家如果中兴,也只是贾兰一人。似应有中兴,否则贾兰这人不起作用。此书确实做到希腊戏剧的没有一个闲人,一句废话。

    但是贾兰发达也应在宝玉死后,因为宝玉显然并没得到他的好处。所以写宝玉湘云的苦况一直写到宝玉死去为止。这结局即使置之于近代小说之列,读者也不易接受。但是与百回"红楼梦"的"末回qíng榜"、"青埂峰下证了qíng缘"一比,这第一个早本结得多么写实、现代化!从现代化改为传统化,本来是此书改写的特点之一。艺术上成熟与否当然又是一回事。

    根据第一个早本续书的共四种,内中大概是南京刻本流传最广,连端方本续书人这老北京也买到一部。但是予人印象最深的是"旧本"之二。我十四五岁的时候看"胡适文存"上的一篇红楼梦考证,大概也就是引"续阅微糙堂笔记"──手边无书,可能记错了──传说有个"旧时真本"写湘云为丐,宝玉作更夫,雪夜重逢,结为夫妇,看了真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永远不能忘记。这位续书人改编得确是有一手,哀艳刺激传奇化,老年夫妇改为青年单身,也改得合理,因为是续八十回本,当然应有抄家,所以青年bào贫。而且二人结合已是末回卷终,并无其他的好下场,仿佛成为一对流làng的qíng侣,在此斩断,节拍扣得极准,于通俗中也现代化,甚至于使人有点疑惑──会不会是曹雪芹自一七五四本起改写抄没,一直难产,久久胶着之后,一度恢复续娶湘云的qíng节,不过移到抄家后?

    第一个早本内鳏居多年后续娶孤苦无依的湘云,不能算是对不起黛玉。改为在这样悲惨的qíng形下意外的重逢而结合,也qíng有可原,似乎是不可抗拒的。但如果是曹雪芹自改,为什么要改宝玉为看街兵?在街卒木棚中过夜也尽有机会遇见乞丐。现代的嬉痞也常乞讨,而看街兵需要侍候过往官员。宝玉最憎恶官。

    雪夜重逢的一幕还是别人代续的。

    第一个早本源久流长,至今不绝如缕,至少有一部份保存到本世纪四○年间,而接近今本的百回"红楼梦"倒早已影踪全无。除了因为读者大众偏爱湘云,也是因为此本结局虽惨──与无家可归捡煤渣一比,后期的"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不过是有些小户人家的常qíng──到底较有人间味,而百回"红楼梦"末了宝玉与贾雨村先后去青埂峰下,结在禅悟上,不免像楔子一样笔调枯淡。历来传抄中楔子被删数百字都没人理会,可见不为读者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