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_作者:张爱玲(5)

2017-02-27 张爱玲 红楼


    东庄显指京东,不会远在东三省,却合第五十三回所写,距黑山村八百多里的荣府田庄,jiāo粮可步行上京。宁府有八九个庄子,荣府八个,是两府主要收入。

    原续书者既不理会第五十三回,曹家各地的产业他大概也不清楚,只说荣府的田地在东三省,想必是为了点明他们是满人,同时也是以意度之。皇室与八旗的田庄叫庄屯,东北的屯最多。

    第三十九回贾母说刘姥姥是乡屯里的人,周汝昌发现戚本改屯为村,俗本也都作村里人,显然都不懂这名词。曹雪芹也只用了这一次,底下刘姥姥一直说我们庄子、我们村庄上。百廿回抄本与其他脂本不同,连唯一的一个乡屯都没有,作乡里的人,力求通俗。续书却屡用屯字。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口口声声我们屯里。第一百十九回贾琏见门前停著几辆屯车,是乡下来的。

    第一百十二回贾母出殡后,贾政回家,到书房席地坐下。不知是否满俗,一般似只限在灵前席地坐卧。

    宝玉称巧姐为妞妞,又说: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大妞妞是否因为根据一个较早的脂本续书,巧姐是凤姐长女?说见赵冈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一三六页。巧姐、大姐儿姊妹俩后并为一人,故高鹗将后四十回大姐儿悉改巧姐,以致巧姐忽大忽小。

    第八十回巧姐患惊风症,旧本也作巧姐,而且有无数巧姐,绝非笔误。第一○一回夜啼,被李妈拧了一把,各本均作大姐儿,是屡经校改的唯一漏网之鱼。抄本第一○一回不是旧本,但是旧本想必总也是大姐儿,否则程本的大姐儿从何而来?被拧大哭,凤姐先发脾气,然后慨叹:明儿我要是死了,撂下这小孽障,还不知怎么样呢!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只有一个孩子,而前文作大姐儿,是另有一个长女巧姐。一页之中自相矛盾。

    第八十回假定原是大姐儿患惊风,早期脂本流行不广,抄手过录时根据后期脂本代改为巧姐。第一○一回不是旧本,当然不是同一抄手;只有一个大姐儿字样,全抄本未代改,程甲、程乙本两次校阅,也没注意,仍作大姐儿。下文撂下这小孽障,仅提次女,因为太小,更不放心,但是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一定是只疼我那两个孩子,被程本或原抄手删去两个二字。在同一段内忽而疏忽,忽而警觉,却很少可能xing。一定是本来没有两个二字。

    第一百十三回是旧本,凤姐叫巧姐儿见过刘姥姥,说: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大姐儿由刘姥姥改名巧姐──续书并不是根据早期脂本,写凤姐有两个女儿。大妞妞不过是较客气的称呼,如史大妹妹,并没有史二妹妹。

    续书写巧姐bào长bào缩,无可推诿。不过原著将凤姐两个女儿并为一个,巧姐的年龄本有矛盾,长得太慢,续书人也就因循下去,将她仍旧当作婴儿,有时候也仍旧沿用大姐儿名字。后来需要应预言被卖,一算她的年纪也有十岁上下了,(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妾,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写二尤小脚的两节,至程甲本已删,当是后四十回旧本作者删的,因为原续书者注重满人这一点,认为他们来往的圈子里不会有小脚。第七十回晴雯的红睡鞋也删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无法断定后四十回初出现时,有关小脚的三句已删。

    为什么不能是程甲本删的呢?因为甲本不主张qiáng调书中人是满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满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xing,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乱叫。第一百十八回贾政信上称探chūn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