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_作者:张爱玲(83)

2017-02-27 张爱玲

炎樱语录

    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

    炎樱个子生得小而丰满,时时有发胖的危险,然而她从来不为这担忧,很达观地说:"两个满怀较胜于不满怀。"(这是我根据"软玉温香抱满怀"勉qiáng翻译的。她原来的话是:Twoarmfulsisbetterthannoarmful")①关于加拿大的一胎五孩,炎樱说:"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在加拿大,一加一等于五。"

    炎樱描写一个女人的头发,"非常非常黑,那种黑是盲人的黑。"

    炎樱在报摊上翻阅画报,统统翻遍之后,一本也没买。报贩讽刺地说:"谢谢你!"炎樱答道:"不要客气。"有人说:"我本来打算周游世界,尤其是想看看撒哈拉沙漠,偏偏现在打仗了。"炎樱说:"不要紧,等他们仗打完了再去。撒哈拉沙漠大约不会给炸光了的。我很乐观。"

    炎樱买东西,付帐的时候总要抹掉一些零头,甚至于在虹口,犹太人的商店里,她也这样做。她把皮包的内容兜底掏出来,说:"你看,没有了,真的,全在这儿了。还多下二十块钱,我们还要吃茶去呢。专为吃茶来的,原没有想到要买东西,后来看见你们这儿的货色实在好……"犹太女人微弱地抗议了一下:"二十块钱也不够你吃茶的……"

    可是店老板为炎樱的孩子气所感动——也许他有过这样的一个棕huáng皮肤的初恋,或是早夭的妹妹。他凄惨地微笑,让步了。"就这样罢。不然是不行的,但是为了吃茶的缘故……"他告诉她附近那一家茶室的蛋糕最好。

    炎樱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

    中国人有这句话:"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西方有一句相仿佛的谚语:

    "两个头总比一个好。"炎樱说:"两个头总比一个好——在枕上。"她这句话是写在作文里面的,看卷子的教授是教堂的神父。她这种大胆,任何再大胆著名的作家恐怕也望尘莫及。

    炎樱也颇有做作家的意思,正在积极学习华文。在马路上走着,一看见店铺招牌,大幅广告,她便停住脚来研究,随即高声读出来:"大什么昌。老什么什么。表我认得,飞我认得——你说鸣是鸟唱歌:但是表飞鸣是什么意思?咖啡的咖是什么意思?"

    中国字是从右读到左的,她知道。可是现代的中文有时候又是从左向右。每逢她从左向右读,偏偏又碰着从右向左。中国文字奥妙无穷,因此我们要等这位会说俏皮话,而于俏皮话之外还另有使人吃惊的思想的文人写文章给我们看,还得等些时。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看看中国的一切,也不失为一桩有意味的事。头上搭了竹竿,晾着小孩的开裆裤;柜台上的玻璃缸中盛着"参须露酒";这一家的扩音机里唱着梅兰芳;那一家的无线电里卖着癞疥疮药;走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底下打点料酒……这都是中国、纷纭,刺眼,神秘,滑稽。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而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崇拜着神圣的祖国。那么,索xing看个仔细罢!用洋人看京戏的眼光来观光一番罢,有了惊讶与眩异,才有明了,才有靠得住的爱。

    为什么我三句离不了京戏呢?因为我对于京戏是个感到浓厚兴趣的外行。对于人生,谁都是个一知半解的外行罢?我单拣了京戏来说,就为了这适当的态度。

    登台票过戏的内行仕女们,听见说你喜欢京戏,总是微微一笑道:"京戏这东西,复杂得很呀。就连几件行头,那些个讲究,就够你研究一辈子。"可不是,演员穿错了衣服,我也不懂;唱走了腔,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坐在第一排看武打,欣赏那青罗战袍,飘开来,露出红里子,玉色裤管里露出玫瑰紫里子,踢蹬得满台灰尘飞扬;还有那惨烈紧张的一长串的拍板声——用以代表更深夜静,或是吃力的思索,或是猛省后的一身冷汗,没有比这更好的音响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