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战国之平手物语_作者:落木寂无声(1436)
就像当年三好长庆刚刚死的时候,理论上三好义继还是在家臣的辅佐支持下站稳了一段时间的脚跟。直到弑杀了足利义辉引起“公愤”,后面自己又爆出动乱,四国派,三人众派和松永派争执不休,元气在内纷中消耗殆尽,才终于被织田信长一网打尽。
现在多半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前把不安定因素找出来消灭掉——许多家臣是这么想的,但不太敢直接到主公面前发言,只能找本多正信、前田玄以这些侧近、佑笔试探套话。
可是本多、前田那是何等人精?没有得到具体命令,怎么会透露半个字?
所有人终究还是一个很懵的状态。
明明已经做好殊死的准备,要与潜在的敌人决一雌雄了,结果并没有半只鸟飞出来挑战,心里真是空荡荡不好受哇。
到了京都,铃木秀元痛哭流涕着伏跪迎接,诉说着自己的悔恨之意,但平手汎秀冷静听完整个过程,微笑着说了一句“你做的不错”,就没有继续计较了。
这时得到消息,丹波国的赤井、波多野、内藤这三家相对较强的势力,可能是看到平手家的不断扩张,产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情绪,为了保住土皇帝的独立地位,聚集于八木城表达了对足利义昭的忠诚,并且以幕府名义发信给了列国大名寻求同盟。
当然也不能说是小事,但是……
堂堂一个征夷大将军跑路就这点分量的吗?
上杉、武田、大友本来就都与平手家出于敌对状态了,毛利、宇喜多、浅井也不能说是什么交心的朋友,你就算说动这些大名组成巨大的包围网,好像比起现在也没多大的改变了。
况且各势力有着复杂的历史纠葛,哪有那么容易合作的?
武田胜赖尝试调解上杉和北条,一年下来都没啥成果的。
短期内你就算是有足利义昭的名分在手,号召力恐怕也是有限,未必能得到什么热烈反应。
从过于谨慎,到过于乐观,平手的家臣们可能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完成心理转变。
原来,丢了征夷大将军这张牌,近畿还是没人敢反抗我们,而且四周的大名也丝毫没有积极勤王的动向。
虽然不明白具体是为什么,总之牛逼就对了!
如此前提之下,四月一十四日,平手汎秀终于率着数万大军,以正四位上,权中纳言,左近卫中将的身份,回到京都。
朝廷、宗教、商贾等等各方面的势力早已等得心焦。
前面是派使者询问,一直没有得到确切地回答。
今天可以当面开口了:“权大纳言(足利义昭)西行,足利氏离京,幕府空无一人,公仪再次虚悬,如之奈何?”
这是绝大部分人的想法。
当着各方面的要人,平手汎秀终于没有再推托,光明正大地以反问语气说出了真实的想法:“请问诸位,何谓足利氏?何谓幕府?何谓公仪?”
众人愕然不知所措,莫名其妙。
沉默稍许,无人应答。
稍待片刻平手汎秀才又稍微具体解释了一下:“权大纳言大人,他一人便等若是足利氏吗?足利氏一家,便等于是幕府吗?室町幕府,便等若是公仪吗?”
说到这有些机灵人渐渐听懂了。
但正因为听懂,才不敢应答。
于是又是一阵沉默。
平手汎秀本也没有打算听到答案,又等了一会儿,自己回答到:“其一,权大纳言一人,并不等于足利氏。虽然不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执意西去,但尚有嗣君在洛。其二,足利氏并不等于幕府。自古担任征夷大将军的,先是源氏嫡系,后又有藤原氏和皇族,传到足利,不过百五十年,若无三管四职,奉公众,御相伴众的忠心辅佐,仅仅一家一姓何以平天下?其三,幕府并不等同于公仪。是朝廷,是皇室,是诸位公卿官员,大德高僧,诸位有德之人给予了信任,才令幕府代天行公仪之事。”
这个话,说起来句句耸人听闻,仔细一想又好像挺具备道理的。
尤其是第三点,指出幕府是与京都诸多势力“共天下”,这个让大家耳朵实在不能更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