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下形势,日渐分明,李信、桂王、闯逆、献贼与东虏各据一方,看似天下分崩,但早晚要一统,我现在问一句,你们中,谁有逐鹿天下之志?”
“这……”
众将相互看了看,他们都是一群武将,最高的理想是拥兵自重,如左良玉般,人活一世,图个快活,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去当皇帝。
左良玉点了点头,又道:“看来是没有了,其实也好,那老夫再问一句,我死之后,谁能领我之军?”
副将马士秀道:“我等将竭尽全力,辅佐公子。”
“那以后呢?”
左良玉淡淡问道。
众将均是默然。
拥兵数十万,不去争天下,拥兵做什么?
其实如左良玉所属是精兵倒也罢了,说不定会有人想着搏一把,但左良玉的部众几十年来,只有直属的数千标营是精兵,其余都是乌合之众。
早先左军打张献忠、李自成,一打一个准,那是因为他们的手底下也是乌合之众为多,以乌合之众对乌合之众,朝庭在名份与装备上占有优势,自然轻松获胜。
后随着张献忠与李自成渐渐打出经验,并且麾下各路人马在战火中得到了历练,左良玉想打胜仗越来越难,直至朱仙镇面对李自成时,不战而逃。
他知道打不过李自成了。
左良玉又道:“梦庚没有老子的狠劲,让他领军,他不是那类人,你们也莫要害他,如果各位不想接我的位子,这三十六镇兵马就解散了罢,如有不舍的,投李信还是投桂王,你们自行决定,老子只有一个要求,不许投闯逆或献贼,梦庚我会留些钱财给他,平平安安做个富家翁,倘若遇上了麻烦,各位能帮,还请看在老夫的面子上,尽量帮一把,好了,今日言尽于此,都退下去罢。”
“大帅还请养好身体,莫再出此言!”
众将陆续劝说。
左良玉并不答话,只是无力的摆了摆手,那昏黄的眼神中,透出了落寞。
…… 三日之后,左良玉身亡,三十六镇将领为他风风光光的办了场丧事,然而民间却弹冠相庆,毕竟左良玉的军纪是大明各路总兵中最差的一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现驻扎在武昌,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武昌老百姓深受其害。
三十六镇将领没有人去投李信,他们自家事自己有数,手下的兵,军纪实在太差了,去投李信必然要被清算,经过一番斟酌,三十六镇,近二十万兵力全部去投桂王。
左梦庚则依着左良玉之言,没有继承军权,当真安心做起了富家翁,只是古人讲究父债子偿,左良玉欠下的滔天血债,哪能因他之死一笔勾销?
在三十六镇兵马开离武昌没几天,左氏就被神秘人物灭门,全家老小数十口,包括左梦庚才几个月大的幼子,全部被杀,左良玉的尸体也被掘了出来,锉骨扬灰!
消息传开,很多人暗自恻然,什么是报应,这就是报应!
那三十六镇兵马也没杀回武昌为左良玉报仇,可能是左家被灭门让他们害怕了,担心自己将来也会落到这样的下场,毕竟天下局势未定,万一将来李信登极,必然会清算他们。
不知不觉中,夏去秋来,九月份,锦州一带的稻田一片金灿灿,收割在即,多尔衮早已回了沈阳,留多铎驻守锦州,荡寇军因留于宁远的兵力较少,无力发起对锦州的进攻,锦州方面的防备也较多尔衮在时松懈了许多。
这其实是常态,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处于长时间的高强度战备状态。
锦州虽然位于山区,但素来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耕地面积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日夜里,锦州周边的田庄突然现出了一些黑衣人,向稻田里泼洒火油,沿着风向点燃。
秋季本就干燥,稻田又因收割在即,田里的水早已排空,刹那间,数十处火头相继燃起,席卷而去。
站在城头可以清晰的看到,一道道火线在稻田里快速推进,浓烟遮天,眼睛都熏的火辣辣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