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_作者:骑鲸南去(521)

2019-12-18 骑鲸南去

    不等他话尽,常伯宁便无声无息地将手掌覆盖在他头上,指尖泛起一道灵光——

    修道之人,若心怀执念,魂魄便比常人难以消逝。

    而世间鬼魅,分为明暗两道。

    明多、暗少。

    明鬼一般是正常死亡之人残留的魂魄,往往存生前记忆,怀生前之能。但明鬼数量极少,因为这种人的执念,往往不足成鬼。

    若死前经历太过痛苦之事,譬如戮身之痛,焚心之苦,则更易化鬼。

    化鬼之后,魂核遭损,被称为“暗鬼”,道行遭损,记忆亦有残缺。

    然,如果不认鬼主,或无尸身寄体,不论明鬼暗鬼,不消七日,魂核便会开始溃散。

    应天川盈虚君当年亦遭逢此等境况,以致魂核分裂,忘却死因。

    若非其执念过盛,又遇见了如今的鬼君陆御九,否则,其身其魂,皆会葬于蛮荒风沙之中。

    暗鬼生前遭受痛苦越多,遗忘越多,终至不识前尘之境。

    而在常伯宁掌下,便有这样一名寄尸而生的暗鬼,头脑中落得一片茫茫雪原,干净澄明,宛如初生。

    常伯宁撤回掌心灵息,将手掌负于身后。

    ……他死时,竟有这般痛苦吗?

    少年神色中难掩讶异,然而依旧安静,任这陌生人轻抚过他的顶额,又撤回手去。

    一如仙人抚顶,授其长生。

    少年不知自己道心何来,只是抬头望着他,神情专注。

    他怀拥着鹤颈,问常伯宁:“您找我吗?”

    常伯宁乖乖应道:“嗯。”

    言罢,他不顾河泥肮脏,同样单膝跪伏,与少年视线平齐:“为何不与村人生活在一处?”

    少年往事记忆全然不复,然而修养不改,学识仍存,回答得条理清晰:“我知晓自己邪异,与常人不同,怕吓到人,便暂居河上,随波无定,给他人一个安心。”

    常伯宁沉默半晌,突然问道:“你呢?”

    总要给他人一个安心,那你又该在什么位置呢?

    “我?”少年心思敏慧,知晓他在说什么,便答,“我与鹤先生共住此舟,并不孤独。”

    常伯宁问过几个问题,便背朝向少年,缓缓闭了眼睛。

    他已洗尽铅华,相忘尘世,何须再引其入世,徒惹风尘?

    思及此,常伯宁不敢再看他,亦不知该说些什么,道一声“很好”,便阔步离去。

    这仙人匆匆来,又匆匆去,少年被他拨动心湖,心生迷惘,却并没有多少情绪波动。

    ……仿佛看着此人背影离去,已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早已习惯,无需讶异。

    他站起身来,深施一礼:“先生慢行。”

    可还未等他直起身来,便见一双沾了河泥的青丝履重新立在了他的身前。

    少年诧异:“您……”

    常伯宁:“你……”

    二人皆惯于聆听,且不是习惯打断对方讲话的人,言语一撞,便是两相沉默。

    对视一遭后,少年再度开口:“我……”

    常伯宁:“我……”

    少年:“……”

    然而,这次,常伯宁没有再沉默下去。

    常伯宁问:“你可愿奉我为师?”

    此言一出,一旁的秀才并不讶异。

    村民都认为,此子非凡,宛若天降之人,这玉貌仙君能寻来这穷乡僻壤,可不就是为了收徒吗?

    那少年却愣住了。

    “师……”

    “……父?”

    遥远的称谓,仿佛启开了他记忆中的一缕明光。

    可惜,明光只得一瞬,霎时无踪。

    常伯宁垂目,静望于他。

    指月君苦心孤诣教导出的绝世之才,如今回归了最初的一株青苗,需得甘霖浇灌,沃土滋润,置于世外,未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