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_作者:宝禾先生(27)

2020-01-03 宝禾先生

    “请先去买票。”对方道。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小的售票亭。

    我买了两张成人票。

    一张票是三十元,两张票就是六十元。

    虽然价格不是很贵,可我总觉得这个钱花得有些微妙。

    《论语》带朋友回家玩,可是却要交钱给不相干的人才有资格进去……这是什么逻辑啊?!

    孔庙里到处都人山人海,我们驻足最久的地方反而是没什么人参观的“十三经”碑林。

    “你看,这是春秋三兄弟。”孔论走到几块石碑面前,说道。

    虽然都被叫做“春秋”,不过《春秋左氏传》近些年来的名气要远甚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这就是被教材收编的好处啊……

    接着往前走,我们又看到了其他几部“十三经”著作。

    《诗经》……《易经》……《礼记》……

    这种感觉很微妙,我已经很久没有以这种形式看到大家的“本来面目”了。

    孔论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嘴里一直说个不停。

    “诗诗最近似乎跟小楚走得很近。他们俩以前也没什么交情,不知道最近怎么就忽然厮混在了一起。”

    这件事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是因为现在人们在填词的时候,经常把他们两个的内容杂糅在一起,久而久之便擦出了火花。

    不过,他们一个是写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也不知道这份和谐能维持多久。

    “最近似乎有不少人把《周易》当成了你们道家体系的书呢。”

    《周易》……这家伙的存在真的很微妙。

    由于他比我们年纪都要长一些,似乎用所有的理论体系解释都能说得通。

    这家伙总是神秘兮兮的,来无影去无踪,连我都没见过他几面。

    据说他们原本也是三兄弟,只不过《连山》和《归藏》在历史的长河中散佚掉了,现在只剩下了他孤零零一个人。

    他总是不愿意跟我们打交道,可能因为在他心里,那两本书才是他真正的家人吧?

    不知过了多久,孔论忽然停下了脚步,望着一块石碑陷入了沉思。

    我抬头看了一眼,那块石碑上刻的是《论语》。

    “怎么了?觉得把你刻得不够好看?”我笑道。

    孔论摇了摇头,伸手缓缓抚过石碑上的刻痕,道:“历代的统治者把我捧上了神坛,可我经常在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样的高度。”

    顿了顿,他又道:“有太多比我高深、比我有趣、比我更符合民情的书,为什么站在这个高度的偏偏是我呢?”

    “统治者又不傻,这么做自然有他们的原因。”我道,“你只要当好你自己就行了。”

    《论语》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肯定是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6月17日

    天气阴

    今天孔论告诉我他发现了一个传说中的神秘市场,那个地方卖什么的都有,比超市里的东西还全。

    “只要你能想到,就没有在那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孔论神秘兮兮地说道。

    什么地方这么神奇?

    我不由得想到了电影里常出现的“黑市”。

    “我也不知道那地方在哪里。”孔论道,“不过据说只要在网上下订单,你想要的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来……”

    “快递?”我一下子想到了这个词。

    孔论愣了一下,表情有些惊讶。

    “对,他们就是管这个叫快递……你是怎么知道的?”他问道。

    还是那句话,我虽然不常出门,但我在家看电视啊。

    法制节目里经常有警察冒充送快递的,让罪犯放松警惕,打开大门。

    不过虽然知道有这么个名词,可我并不太清楚快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