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孤后来从一个楚国降臣口中得知了一事。”秦王道,“黄遨能耐这般出众,其实是得了一人指点。”
我听着,愣了愣,忽然预感到他要说什么。
“何人?”公子问。
“一位谋士,不知来历,众人只知他姓云,称他为云先生。”秦王道,“此人原本是楚国侍中卫伦的好友,也是其门客,颇得卫伦敬重。但楚国败亡之后,此人便与黄遨一般,再也寻不见踪影。”
此事黄遨与我说过,我也曾经告诉过公子。公子闻得此言,停顿片刻,道:“哦?竟有这般事?”
“孤曾派人四处打听此人,然那场大疫着实凶猛,卫侍中一家连门客三百余人皆殒命殆尽。”秦王的手放在案上,指间轻轻触碰着光滑的漆面,缓缓道,“此事无果而终,孤虽□□皇帝班师回朝之后,亦逐渐淡忘。”
公子道:“原来如此。”
“不过三年前,孤又想起了这位云先生。”秦王忽而道,“元初可知为何?”
公子看着他,声音依旧平静:“哦?为何?”
“因为孤见到了一人。”他看着公子,目光深远,“便是元初那贴身侍婢云霓生。若孤不曾猜错,她与这位云先生的关系,当是非同一般。或许,她那位已故的祖父云重,就是云先生。” 堂上有片刻的安静。
“殿下所言, 可有证据?”公子问。
我的心不禁吊起,一阵奇异的预感涌上来。秦王下一句会提起我那颗玉珠, 继而说出祖父是璇玑先生的事……
“无甚证据,不过猜测。”秦王道,“想来元初亦知晓,云霓生出身淮南云氏,乃武陵侯云晁后人。”
公子颔首, 道:“正是。不知却又如何?”
“云霓生得云氏真传,智计通天。孤观其谋略之妙,倒是与当年王师在楚国受阻时,颇有共通之处。”
公子看着秦王,少顷,却是一笑。
“殿下爱才,名不虚传。”他说, “然淮南云氏家传之术,乃扶乩问卦之术, 皆奇技淫巧,不足道也。”
秦王眉间动了动:“哦?”
公子道:“云氏确有些神奇秘术的传闻, 我母亲当年亦是听信,故而将云霓生留在了府中。在下与云霓生相处三年, 其平日所为, 多少还是知晓。其平日施展那所谓秘术, 皆不过为周围人等算命看相讹些钱财, 凡作谶言算断, 亦江湖方士路数,偶尔言中,皆出于运气。”
我听着,不由窘了一下。
心里叹一口气。这样凭空泼我污水砸我招牌的话,也就是公子说了才无事,若是换了别人,我须得教他好看。
“元初此言差矣。”秦王道,“云霓生在遮胡关和庞氏逼宫时立了大功,难道也是运气?”
“确是。”公子道:“遮胡关之事,云霓生曾与在下坦诚,说她路过那乱葬岗时,听闲人议论说那些墓冢中埋着鲜卑人的黄金。她想引在下去挖掘,又怕说出来在下不信,恰好在下疑心鲜卑人要偷袭,云霓生故而借算卦指路。不料歪打正着,挖出了鲜卑人的地道。”
秦王:“……”
我:……
“至于后来的宫变,我母亲将云霓生送入宫中,亦不过是救先帝心切,想借她挡灾。其时,太医蔡允元已钻研出治愈中风的药方,后来先帝醒转,实蔡允元之功也。只是众人更喜好鬼神之闻,竟市井闲人之口,传得神乎其神。殿下睿智,还望明鉴。”
我听着,不禁啼笑皆非。
当年公子还恼我装神弄鬼,不肯跟他说实话,现在倒好,他比我遮掩得还厉害,一口咬定我什么都不会,外面传的都是骗人的。
“如此说来,这云霓生除了贪财,其实无甚本事?”秦王道。
公子道:“云霓生是在下贴身侍婢,无人比在下更知她。”
秦王莞尔,颇有些意味深长,片刻,却颔首:“原来如此。”说罢,他忽而道,“黄遨那尸首,元初见过么?”
公子道:“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