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他们离去,佛堂里再听不到声响,我才终于从供案底下出来。
事不宜迟,我小心地出了永安寺,快马加鞭赶回田庄。
不料,公子并不在此处。
留守的几个侍从都是柏隆手下的人,为首一人叫万洪。他告诉我,就在一个时辰前,陆笈派人来将公子接到了城里。说罢,他将一封公子的留书递给我。
我拆开来看,那信中的确是公子的字。他说,因明日之事紧要,陆融请他今日就住到城里去。因我还未回来,他先行一步,为了留下了侍卫和马车,可到陆融府中与他会合。
“夫人,”万洪道,“城门快要关了,尽快动身才是。”
我看了看外面天色,确实时辰不早。
眼前的事颇为紧急。
方才从步氏的话语中可知,公子的猜测成了真,浔阳营果然投了豫章王,大军已在路上。我寻思着,若我是豫章王,便直接打着浔阳营的旗号,堂而皇之往扬州而来,过路郡县戍卫谁也不会起疑,自可悄无声息而兵临城下。
这般火烧眉毛之时,我若进城去找公子和陆氏商议对策,极可能会因城门落锁而落在城中。
当然,宁寿县主方才提到忌惮城内戍卫兵马,可知陆融确实掌握了戍卫,开城门不难。但城门之事,向来与变故息息相关,这般时节最忌轻举妄动,若被什么人察觉了异状以致惊动陈王,明日的大事亦徒增变数。
我深吸口气,思绪渐渐厘清。
陆融稳握城内戍卫,自是好事。这意味着,他们在扬州城里可以为所欲为,明日动手十拿九稳。至于宁寿县主和陆班,他们依仗的不过是一百死士埋伏突袭,一旦消息走漏,这便是死棋。
故而整个局面的关键之处,其实是豫章王的大军。扬州戍卫三千余人,豫章王欲速战速决,带来的人马必在万人以上。而因得伏波营远离,陆融就算现在得知了消息,也不能立刻凑出足以与豫章王一战。进城去找他商议,他恐怕也拿不出什么退兵之法。
如此,只能另想。
我心中叹了口气,没想到我昨夜与公子鬼扯一通的事,今日竟要认真考虑了。
事不宜迟,我让万洪去找来田庄的管事,道:“这田庄中可养了羊?”
“养了许多。”管事道。
“想来也有羊乳?”我说。
管事愣了愣。
没多久,管事按我的意思,派人取来了一碗羊乳。我在案前坐下,以羊乳为墨,在纸上将今日之事写下。
信中,我告诉公子,此番我与他仍分开行事。如昨夜所议,豫章王那边交给我。他在城中,则有两件要事。第一,自然是要拿下陈王;第二,则是清除陆班的死士,拿下宁寿县主和陆班。
尤其是宁寿县主,其中道理,我昨夜已经说清。豫章王敢将宁寿县主派来,自然知道这是一着险棋。最坏的情况,当然是陆融仗着扬州戍卫挟持宁寿县主,以她性命相要挟。
不过豫章王支开了伏波营,又吞下了浔阳营,做下这番大布局,便是为了确保陆融无力对抗。故而就算陆融这么干,也不敢真的对宁寿县主下手,而是用宁寿县主换全家性命,献出城池。
这道理对公子也一样。他只要拿住了宁寿县主,豫章王就不会杀我。此事最坏,也不过是豫章王得了扬州。我们各自保住性命,便不怕无后续之机。
信写好之后,我待得字迹干透,将信封起来,然后,叫来万洪。
“你手下这些弟兄,可有行舟的好手?”
万洪道:“有好几个,我等都在水边长大,多少都会些。”
我说:“挑两个出色的,随我行事。”说罢,我将信交给他,“你与剩余的人即刻进城,将此信交给都督。”
万洪接过信,有些犹豫,道:“夫人,你不去见都督……”
我说:“我还有要事,便不去了。”说罢,叮嘱道,“此信要紧,切记亲手交给都督。”
万洪应下,随即去招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