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问:“耿彷如何表示?”
公子道:“耿校尉并无偏袒,令耿汜撤去路障,按太傅谕令行事。”
“偏袒?”桓攸“哼”一声,“他倒是敢,不过是看你惹不起罢了。”
二公子桓旭道:“我今日听闻,太傅以重金请来了良医,圣上病愈或指日可待。”
“什么良医。”桓攸道,“若论医术精良,谁人能比过太医署?这天下真心想让圣上好转的,也就我等与太后罢了。”
大长公主看他一眼,不紧不慢道:“太傅乃辅政重臣,不可以奸佞之心度之。”
桓攸正待再说,但触到大长公主凌厉的眼神,不再言语。
他说的其实是真话。
大长公主和桓府过去之所以风光无限,乃是因为背靠着皇帝。故而自从皇帝病重以来,大长公主日夜忧愁,已经消瘦了不少。
不光是这边,我听闻沈延和太后也是夜不能寐,望眼欲穿地盼着皇帝好转。沈延甚至也花费了重金去民间寻能够治愈中风的名医,但自从荀尚掌握宫禁之后,便以皇帝须静养为由,禁止任何人入内探视,包括大长公主和沈延。这是大长公主第一次被挡在皇帝的宫外不许入内,回府之后,脸色甚是难看。
不过虽是如此,大长公主在外面却没有表示过对荀尚的不满。相反,她是最早示好的人。
太子监国之后的第二日,大长公主将一棵大秦来的珊瑚树送到了荀尚的府上,称其为社稷肱股,国之栋梁。闻得荀尚要宿在庆成殿,还以庆成殿年久失修为由,送去了大批钱物。
荀尚对大长公主的识时务十分满意,对她礼遇有加。故而虽然封锁了皇帝的寝宫,但大长公主若是去见太后仍然可畅通无阻。
桓攸的妻子许氏见状,忙道:“姑君此言甚是。妾闻乡中老者,卧床之后痊愈着大有人在,想来圣上必也可早日康健。”
桓旭的妻子樊氏也附和道:“正是,圣上乃天子,必可得天护佑,度此难关。”
大长公主听了她们一番轻声软语,神色终是缓下了些,叹口气,吩咐家人呈膳。 晚膳之后, 大长公主留下公子, 到房中说话。
她没有提耿汜, 却问, “听说今日,你遇到了南阳公主?”
既然都是路上的事,自然全瞒不过她, 公子颔首,“正是。”
“你带公主同游了云栖寺?”
“正是。”公子忙解释道,“不止南阳公主, 还有宁寿县主。今日公主随县主微服出宫,到雒水边为圣上祈福, 归来时遇到耿汜设禁,儿正好路过,故而巧遇。”
大长公主笑了笑, 道:“你着急做甚,母亲岂是那古板苛刻之人。我儿终是长大了, 今日之事甚好。”她看着公子,叹口气, “可惜圣上卧病, 也不知何时清醒。母亲曾想为你求娶南阳公主,如今只怕遥遥无期。”
我在旁边听得此言,心中一动, 来了。
公子一愣, 道:“母亲, 儿未想过此事。”
“那又如何,你早晚要想。”大长公主道,“天下女子,除了公主,谁人配得上你?虽然想求娶南阳公主的人多了去了,可与你相较,他们又算得甚?”
公子还想再说,大长公主却摆手将他止住。
“我今日累了,时辰不早,你回去歇息吧。”她说。
公子只得应下,向她行礼告退。
“霓生,你留下。”
在我要跟着公子离开的时候,大长公主忽而道。
我讶然。公子闻言,亦停住脚步。
大长公主对他和缓道:“我与霓生有两句话要说,你且下去吧。”
公子神色疑惑,看看我,依言走开。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大长公主摒退左右,只留下家令徐宽。她看着我,微笑。
“今日元初与南阳公主共处之时,你也在场?”大长公主问。
我答道:“正是。”
“他们二人有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