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呵呵笑了一声,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是接着给他们兑?还是找个机会停下来?”
李倦斟酌了一番,答道:“状元公先前不就说过么,既然开始兑了,这一时半会儿的就不能停下来,否则民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信心,反而容易垮掉。
下官算过了,这里一共三个办理兑换现银的窗口,就算一天能够有一千个人兑换,也不过是兑出去一万两,而臣带来的现银却有五百万两之多,再加上新收入的现银,就算他们兑上两年都兑不完。”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这些人什么来路,查过了么?”
李倦摇了摇头道:“下官只负责银行这边的事情,想要调查这些人的来路,却不是下官能插手的。
再者说了,咱们边市城离着万全右卫最近,想来不过是些边军士卒的亲眷,或者是城里有人想要提前把宝钞兑出去,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朱瞻基摇了摇头,扭头对着身后的侍卫头子吩咐几句之后,才转过头来对李倦道:“尽量多储备现银,另外看看能不能再调一批现银过来,越多越好。”
李倦迟疑道:“殿下的意思是?”
“按照你计算的情况,是这些人都是属于外来的,那么这问题确实不大,一天兑出去一万两,对于边市城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有人手里不止十贯宝钞呢?”
“什么?!”李倦的瞳孔缩了缩,整个人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站了起来,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如果真出现殿下担心的这种情况,那就真的麻烦大了!”
朱瞻基皱着眉头思量了半晌,才开口道:“希望是我想多了。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有人的手里会拿着几百甚至几千贯的宝钞来兑换,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怕眼前的大好局面就会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了。”
已经起身的李倦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好几个圈子,才猛的一拍脑门,向着朱瞻基躬身道:“本官有一计,可解眼前燃眉之急!”
朱瞻基好气又好笑的望着李倦道:“有什么计策你就直说。”
李倦道:“殿下应该知道咱们这银行原本就是个试点,所以下臣琢磨着,干脆在外面挂个牌子,每个人每天限制兑换十贯宝钞,如果需要兑换大额的,干脆就让他们提前预约,哪怕提前个三五天,下官也能有时间去慢慢想法子应付。”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确实是个法子。只是,三五天的时间,不嫌太短了么?”
李倦道:“如果走驿递,从万全都司或者大同府的库里调拨银子,五天的时间应该就足够了,除非是一次性的兑个几千万两,否则问题不大。”
想了想,李倦又接着道:“干脆,下官让人在牌子上写明,因为边市城支行规模的原因,所以只接待十万两以下的兑换预约,如果需要特大额的兑换,比如超过十万两的,就让他们去京城的总行,或者顺天府的分行去兑换,边市城这边不接待,总之将他们兑换的额度限制住,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
依下官之见,很多人之所以跑来边市城兑换而不是去顺天府或者京城,乃是因为这两处都是人多眼杂的地方,反倒不如边市城一般地处偏远,纵然有些不方便,可是也不容易被有心人给盯上。”
被李倦这么一说,朱瞻基顿时就明白了李倦话里的意思——所谓的京城和顺天府人多眼杂,其实指的是锦衣卫的耳目众多,而边市城这里却山高皇帝远,不容易被皇帝给注意到。
而害怕自己被皇帝给注意到的,能有哪些人?
……
边市城的醉仙楼三楼雅间,杨少峰半眯着眼睛坐在主位上,嘴里轻轻的哼了一句叫人听不懂的小调:“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
在场的其他人正打算再听下去,杨少峰却闭口不唱,反而睁开了眼睛,笑眯眯的端着酒杯道:“来,众位也都是这边市城有头有脸的人物,杨某冒然宴请诸位,原是有些失礼,还望诸位勿怪。”
尽管这些人中不乏各路王侯勋贵家的小管家,就算是小一些的商铺掌柜背后也都是朝中有名有姓的大佬,此时却不得不硬生生的挤出一丝笑容,然后端着酒杯陪杨少峰喝酒,喝下去之后还得夸酒菜好,还得感谢杨少峰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