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峰道:“那我也想试一试。有了银子,干旱可以打井,可以筑水库蓄水,水涝可以疏通河道,加强河堤。你不让我自己去试一试,我总是不甘心。”
朱瞻基想了想,然后问道:“那在这倭国不也一样?你现在是大明驻倭国全权特使,这里的一切都是你说了算,不比回到大明之后再去做个县令要强?”
杨少峰顿时无言以对。
怎么说?说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山东会有一场唐赛儿起义,现在不确定还会不会发生,所以我打算跑到山东去替你镇场子?
说出来之后会不会被人扔火堆里烧了?就算是不烧,那朱老四会不会问自己是怎么提前知道的?是说朱重八托梦还是说自己是穿越者,所以才知道的?
这种狗屁倒灶的说法,说出来也得有人信啊!
朱瞻基见杨少峰不说话,便笑着道:“先可着倭国折腾吧,等开春了咱们把城池给修好,让户部迁移百姓过来,这里就是大明的一个州县,你想怎么折腾不都随你?
还有,与其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你还不如想想倭国的那四万劳工该怎么办呢。咱们来的时候,可没预计到会有四万劳工,带的物资不够吧?”
一听见物资这两个字,杨少峰顿时就头疼起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杨少峰最头疼的是很多事情想干却没办法干,比如码头港口和城池,因为没有足够的劳工,所以只能先勘探规划。
而现在的情况是,后小松后小松和后龟山这两个后字辈的难兄难弟很快就会各自运送两万劳工过来,在解决了劳工不足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物资不足的问题。
杨少峰等人从大明出发的时候,整个舰队一百四十多艘宝船确实带了不少物资,足够整个舰队消耗到永乐十八年六月份。
但是加上徵葛诚二郎送来的三千劳工,再加上后字辈两兄弟将要送来的四万劳工,这些物资可就不够用了。
更头疼的是,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大明往倭国运,不光不划算,而且没办法满足几万人所需要的物资缺口。
在倭国就地补给,先不说那些简单到极致而且难吃的极致的食物能不能吃的问题,就是倭国本身都已经穷成了狗,再搜刮他们的物资来进行补给,估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彻底逼反倭国。
逼反倭国没什么,两万五千多的步兵再加上三千骑兵还有一百四十多艘宝船以及宝船上的那些将士,就算横推了倭国都很简单,而且朱老四也不会在意,杨少峰也不用害怕担责。
但是这种一次性把羊薅成葛优的薅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跟原本的细水长流薅羊毛计划不符。
难道想薅倭国的羊毛,还得先帮助倭国致富?这他娘的也太扯蛋了!
朱瞻基瞧着杨少峰的脸色来回变化,忍不住问道:“怎么了?难道这物资的事儿很难解决?”
“嗯,”杨少峰点头道:“咱们现在刚刚三万人多点儿,物资就已经挺紧张了,如果再加上四万的倭国劳工,到时候怎么办?
让倭国解决,倭国解决不了,从大明运,一时半会儿的也运不过来。这他娘的不是很难解决,这是相当难解决啊。
难道咱们还得先帮着倭国人发家致富,等养肥了之后再抢他们一波?”
朱瞻基瞪着眼睛道:“没那么麻烦吧?你现在拿钱找倭国人买物资,倭国人再把这些钱赔给大明,等于咱们在用他们的钱买他们的物资,咱不亏啊?”
“但是也没赚,”杨少峰皱着眉头道:“如果咱们不用花钱就弄到他们的物资,那咱就是赚了。
现在咱们要拿钱先买物资再让他们把钱赔给大明,就等于咱们没赚钱。没赚不就是亏了?”
朱瞻基瞧着杨少峰道:“那你说咋办?明抢不行,花钱买你不愿意,难道你还能凭空变出物资来?就算你想学着边市城和顺天府一样弄房地产也没指望啊,卖给谁去?”
杨少峰摸着下巴说道:“要不然咱们开学校?让倭国的学生花钱过来留学,由本状元的七十三个学生执教,替倭国培养几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