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听闻消息的第一反应,都觉得是袁绍无疑,可偏偏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竟是忠心耿耿的王允王太师弑君犯上,而后自尽了。
但袁绍也不是好货,这家伙看到献帝和王允死于一室,竟然大笑不止。
贾诩等人仔仔细细的询问了献帝死时的情景,没有遗漏探子回话说,屋内有满地的玻璃碎片。
贾诩等人知道笑气的奥妙,很快想通关节。想来是王允见献帝沉迷于吸气,一怒之下,打碎了所有瓶子,想要让陛下振作,偏偏两人,一个吸气已久,一个年老体弱,双双一命呜呼了,而袁绍赶到正巧中了笑气的招儿,如此这般,才有了今日的三桩奇闻。
主公因献帝之死大笑,忠心又有远谋的谋士必定去劝,劝则也中招大笑。
想想袁绍带着一群自己最忠心的谋臣武将在献帝的尸首面前大笑不止,寻常人谁敢上前,又是何等震惊,心中该是如何猜测袁绍的心思?
想到此处,一向表情寡淡的贾诩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意外之喜,天助我也。”
和袁绍不对付,又记仇的袁术听闻消息,第一个发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袁绍。
天下诸侯群起而应之,袁绍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试图解释:献帝真不是我杀的。
众诸侯了然:虽然献帝确实不是你杀的,可你的笑容透露出太多秘密。
袁绍:“……”
我虽然真的不伤心,但我特么也是真的冤枉。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5-28 21:30:06~2020-05-29 20:54: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0932794 10瓶;穿云箭 9瓶;璃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一次要说袁绍冤, 但与王允比起来,他顶多算是被迫的直抒胸意了。
而王允此人, 虽在董卓死后,有些狂妄自大,但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汉室,而且单凭除董卓之功, 便能以忠臣之名记入史册, 可如今竟背上弑君之名死去,也是让人唏嘘。
蔡昭姬于消息传来的当日休沐一日,为其父上香祷告。
至于袁绍是不是冤枉的, 大家都不在意, 真要有人一心为了汉室,那就不会有当初讨董卓、讨袁术两次乌龙收场了。
如此便可推想如今讨袁绍, 也必然有人出工不出力,哪怕是宗室出身、最该怒而击之的刘璋、刘表、刘繇等人。
毕竟离得太远,与其分赃不均,出力便宜了他人,还不如只是摇旗呐喊,占了名声大义,然后坐观成败。
但也有两人是必然会出手的,一是与袁绍相争, 接连败仗的公孙瓒,另一个便是袁术。
所以袁术的檄文,一方面是打出旗帜, 号召天下诸侯,壮大声势,另一方面也是试探陶淘的态度,故在檄文后不久,陶淘就收到来自寿春的书信一封。
信上先是叙述了往日交情,感念陶淘在昔日流言时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以及真假玉玺之事上没有奉诏出兵的情意。
句句言辞恳切,发自肺腑,陶淘看得面色复杂,感叹,“这是个老实人呀。”
郭嘉等人不置可否,这么久没反应过来,只能说蠢得挺可爱的。
而后讲了虽然在献帝生前,因为有小人作祟,对他颇有误会,但是为人臣子,绝不敢有怨怼,如今陛下惨死冀州,我等深受皇恩,当举兵讨贼,让陛下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诚邀陶淘讨伐冀州,并且此战愿以陶淘为主。
郭嘉笑道,“他与冀州隔了四州之远,而这四州都是主公治下,此战如何不以主公为主?”
所以这人滑头着呢,用理所应当之事来卖好。
陶淘没有争辩,正好一页念完,便翻了一页,粗粗一扫,便沉默了。
片刻抬头,带着一种对地主家傻儿子的怜悯,和被地主家傻儿子保护的心酸,道,“他说此战过后,冀州归我。”
郭嘉挑眉,这袁公路与他们家主公还真是……私交甚笃啊,虽然此战他们是主力,得冀州是应有之义,但袁公路也是难得大方了,一点也不扯皮,相当于只是派兵助战了。又道,“看来,袁术是准备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