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看她,一副愿闻其详的模样。
陶淘接着道,“作为一个势力的首领,一不能保证属下的安全,二不能给属下前途,三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却不知道加强监督管理的手段。”
谁都是惜命的,谁也不是喝露水长大的,没有好处、看不见前途,还眼瞅着有丧命的危险,是个脑子正常的都会想要逃。
那些个英雄或枭雄的人物在卑贱未显达之时,或是铁血手段拿捏住属下把柄,或是走感情路线,称兄道弟要生死富贵与共,总之把人绑得死紧,君不见刘、关、张三个大老爷们还时常丢下妻儿同挤一张炕呢。
所以张杨既不能保证人安全,又不能给人前途,威势不够,感情又没联络到位,偏又遇到了狠心的手下,也只能可怜的凉凉了。
陶淘的话侧面的回答了贾诩问的担不担心杨丑、眭固等人再次弑主的问题,答案是源于自身强大的不担心,如今天下诸侯唯独她的势力最大,跟着她的前途才最大。
所以才有献帝驾崩、袁绍兵败后,司马防悄悄的回到了谯县居住。
也有和杨彪一般,忠汉之心不变的,可刘璋、刘繇、刘表个个有私心,当是时宗室最德高望重的刘虞又被公孙瓒控制,最后干脆被公孙瓒杀了,便或投亲,或执迷不悟的挑了刘璋、刘繇、刘表某处继续忠汉,但最多的是选择留在陶淘的势力范围定居。
贾诩点了点头,主公有天下共主的气魄和胸襟。
陶淘悄悄松了口气,知道是过关了。
过关?奇怪,从幽州之行开始,她怎么总有种随时在被考察被抽问的感觉呢?呃,说到幽州,她是不是忘了什么事了?
陶淘想了一会没有想起来,又想着有荀彧在呢,出不了岔子,便丢到脑后去了。
议定了此事,贾诩等人便去接手处理并州之事。
轻而易举拿下并州,陶军上下俱是开颜。杨丑、眭固等人能抱上长公主这棵大树,也是欢喜。并州百姓听闻不打仗了,从此并州归长公主治理,也是喜不自禁。
众人皆乐,唯独司马懿郁郁寡欢,好不容易得了机会能随军督战,想要一展拳脚,得到重视,结果并州不堪一击,竟争抢着来投,唉,他这一趟算是白跑了。
四月底,并州诸事落定,谯县剑指凉州。
陶淘可怜张杨的遭遇,实在不愿意当初在谯县见到的那对俊美高大、长相还带着点异域风情的父子两走上张杨的旧路,便提议道,“不若先派人去劝降,晓以利害,或许马腾和韩遂也有投降之意。”
贾诩颔首道,“也好。”
一来能省点是点儿,二来打自己人也不好,外面的世界辽阔着呢。
戏志才道,“便让仲达去吧。”
司马懿闻言心中一喜,只面上沉稳着不露分毫,以免众人觉得他年轻不沉稳,又改了主意。
贾诩看了司马懿一眼,阴恻恻一笑,道,“正好,仲达去和凉州交涉,你我两人留在此处主持大军和咱们的邻居打个招呼。”
贾诩笑了!!!
陶淘惊了,这家伙要对匈奴下手了,她就知道他记仇着呢,不知道他心里的小本本上把哪些地方圈了进去。
司马懿心凉了,原本以为是个能一展口才、露脸出头的好机会,没想到还是跑腿做工具人的。
原本若是凉州投降归顺,他这个做使者的能有八分功劳,可贾诩和戏志才这么一整,凉州更大可能是震慑于谯县的武力而降,而不是为他言词所动,这功劳便从八分变成了两分。
而且这两分也不是因他本身的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年龄。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么重要的事,派他这个入仕不久少年郎,而不选久经政事的老臣重臣,这说明谯县根本不在意能不能劝降,若不能,打就是了。
他的年龄便是在透露这样一个态度,这是在攻打匈奴之外的另一种示威。
陶淘没想那么多,戏志才提议了,贾诩赞同,司马懿也愿意,那就司马懿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