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坏世界的垂钓者_作者:为情成痴(1253)

2020-07-08 为情成痴

    实际上,因为近年来《科学》杂志经常收到一些名不副实,甚至是抄袭别人论文的稿件,各种标题很亮眼,但内容却一团糟的稿件不在少数。

    这就使得科学杂志的这位审稿主编,对于这种敢写‘室温超导’的论文,嗤之以鼻,没什么好感。

    而且,投稿者也不是业内有名的那些大牛,所以对这篇论文的第一印象,自然会一降再降。

    但是,当他认认真真地把论文的数据演算完之后,他不这么认为了,神情很快变得凝重起来。

    “富铁,全新的纳米超导理论体系……数据的验算确实是对了,但问题是高达374K的超导材料,真的存在吗,这些实验数据,如果是假的呢?”

    科学杂志的主编眉头紧紧皱着,现在学术造假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许多高校的教授因为论文压力大,经常会干这种事,每年都会曝出很多。

    大抵是觉得自己咖位不够,所以这位科学杂志的主编打算请一位大咖来帮忙审稿。

    这位大咖名叫卡森,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

    今年的卡森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因为发现钡镧铜氧系统中的高Tc超导电性,由此获得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名超导界的诺奖得主,并且还是近期研发出高温超导新材料布莱克教授曾经的导师,没有人比卡森更加适合审验这篇论文。

    一开始,当科学杂志的主编联系上卡森,让他帮忙审稿时,卡森是拒绝的,因为他最近的心情不是很好。

    不过,当得知稿件的内容居然与室温超导有关之后,卡森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了帮忙审稿。

    花费三天的时间,卡森完成了审稿。

    却因为尝试了十几次,都没办法造出论文中的这种富铁分子,无法验证实验数据,所以不对这篇论文进行评价。

    科学杂志的主编问:“卡森教授,您的意思是,这种内嵌铁原子的富铁材料,是假的,不存在吗?”

    卡森回道:“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从论文的方程式和上面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验算看,确实存在一种无视冷凝就可以进行电子配对的现象。

    从而在微观和宏观上,物体都能进入超导态。

    但是,这种大分子的富勒烯,本身就很难准确制造,而要把它的囚笼打开,塞一个铁原子进去,更是难上加难。

    自然界从未出现过这种材料,而我在实验室里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法制造出这种‘富铁’分子。

    然而同样的,我也没办法证明这种‘富铁’分子不存在。

    所以,对于这份论文,我保持乐观的看法,但不做评价。”

    “这样吗?我明白了,感性您的审稿与意见。”

    “不客气。”

    结束连线后,科学杂志的主编有些头疼,又把稿件拿给总编看了看。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谨慎处理。

    无奈,科学杂志的主编只能把稿件给周平打了回去,并且附带上留言:“无法验证实验数据,稿件不予以通过。”

    ……

    黑骨头核聚变研究所。

    周平收到《科学》杂志那边的邮件回复后,还以为是审稿通过了,本来都还感慨《科学》杂志的速度挺快。

    但看到‘无法验证实验数据,稿件不予以通过’的字眼,顿时脸色又垮了下去。

    叫来潘新隆,两人商议一番,得出两个办法。

    第一是继续往《科学》杂志投稿,把制备富铁的方法加上去。

    第二是干脆就不投稿了。

    江博得到论文不予以通过的这个消息,立马赶到了核聚变研究所,询问情况。

    周平苦笑说道:“《科学》杂志那边没造出富铁分子,无法验算数据,所以大概觉得我们造假了,就没给通过。”

    “这样吗?”江博皱了皱眉。

    潘新隆说:“实际上,早在写论文的时候,我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了,但没想到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