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说:“没办法,富铁毕竟不是普通的化合物,自然界中根本没有。
而且,它还是具有唯一性分子结构的内嵌式聚合物,没有超高精度的纳米设备,根本就不可能靶向制造出富铁。
估计,全世界的实验室,只有黑骨头的碳纳米研究所才有实力靶向造出富铁。”
潘新隆道:“那现在该怎么办?难不成真要把富铁的制造方法写在论文稿件上,重新再投?”
周平看向江博:“这得看江总的意思了,但我个人是不建议这样做的。
因为就算把制造富铁的方法写上去了,《科学》杂志那边也不一定能造出来宏观状态下的富铁材料来。
微观状态下的实验数据,不足以说明论文的真实性,因为这篇论文上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宏观状态下测出的。
除非,我们能把实验室里的富铁材料邮寄去《科学》杂志总部。”
江博沉思了片刻,道:“我们的初衷是让富铁材料闻名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投稿《科学》杂志这类顶级的期刊,只是一种办法,但并非唯一的办法。
再次投稿的事儿暂时不提了。
周教授,潘教授,你们这边准备一下,我接下来会让人前来拍摄个宣传片,并对你们做一些采访,然后把片子放到网上去宣传。
到时候只要顺利,一样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好的。”周平和潘新隆异口同声应道。
…… 而在另一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自从《科学》杂志主编的委托审稿一事结束后,卡森的心绪就不自禁的有些不宁。
一旦闲暇下来,脑子里就会忍不住浮出那篇论文中的方程式和实验数据。
于是,他开始上网查询。
当然,不是查询实验数据和方程式,而是查询那两名论文作者。
一番查询后,得到的结果让卡森眯了眯眼睛。
“黑骨头集团的人,周平,潘新隆,这两人竟然是黑骨头的研究者……有点意思。”
黑骨头集团最近在国际上搅风搅雨,饶是卡森不怎么关注国际新闻,也对这家来自华夏的企业有所耳闻。
因为强ai、仿生机器人以及锂空电池和秒充技术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身边的人不时都在提及,就像是华夏人对于美国的苹果手机一样,想不知道都不行。
仔细查了下这家企业的过往,卡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那就是这家公司从来不拾人牙慧,专做高科技,专做别人不看好或者觉得不可能做出成果的领域。
“这么说来,室温超导,不也是一样当下不被人看好的领域吗?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经过一番思虑与心理斗争后,卡森咬了咬牙,下定了一个决心。
“去华夏,去黑骨头集团总部!室温超导啊,如果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这种材料问世,那我也死而无憾了……”
卡森那布满皱纹的老脸上闪过一抹坚定之色,立刻打电话给助理,让其办理前往华夏的签证和机票。
……
9月15号。
今天是布莱克开报告会的日子。
他将在美国加州大学,对此次投往《科学》杂志上的那篇关于208k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论文中的一些要点,向业内的学者们进行全面的解释。
不过,别的科学家,布莱克说实话不怎么看得上,因为他觉得自己比那些人更牛。
但是,对于卡森,这位他曾经的恩师,布莱克却非常非常重视。
当年的布莱克因为学术目的不纯,被卡森所训斥和教育,说他心思不纯、人品不行,不适合搞科研,这辈子的成就也有限。
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布莱克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这次又出了堪比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赢得西方诸多科学家的恭贺与赞溢,这份成就,可是实打实的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