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_作者:榕之子(1174)

2020-07-20 榕之子

    51%——50%——49%……

    就算再如何不断让步,但商务部就是卡住不给并购案通过,凯雷资本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

    因为这时,他们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本土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出面角逐徐工这匹鹿。

    凯雷资本报价20亿人民币85%股权,而同等条件下中华集团直接报价30亿元,甚至还有替补方案是20亿占60%股权,并且承诺接入玉柴发动机,促进徐工发展更多专用车项目,最后还保证协助徐工登陆港股上市。

    可以说,韩皓的方案直接冲着凯雷资本而来,在他们的方案上更进一步,补充了更多细节更加符合中国政府的需求。

    当中华集团宣布介入后,得到国内舆论一片支持,毕竟卖给中国人要好过把徐工让美国人控制。

    商务部一天不批复,就证明凯雷跟徐工之前签署的协议没有真正生效,中华集团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跟凯雷这样的投资基金相比,以实业发家的中华集团更加让人信服可以有效整合徐工集团。

    中华集团的出现,不单让凯雷资本尝到苦水,也让三一重工这样的民营机械企业感到难受。

    对三一来说,他们希望是由自己来整合徐工这个行业龙头,本来眼见着搅黄了凯雷并购,自己有机会出手。没想到,突然窜出来了中华集团,凭空增加一个异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在此次竞购案上,如果被韩皓得偿所愿,那么国内机械行业将突然冒出新的龙头统治者。

    要知道中华集团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领域跟国外巨头打得有来有回,在相对不激烈的机械行业一旦进来肯定大有作为。三一本来凭借民企灵活的体制优势并不惧怕国企背景的徐工,但面对拥有同样民企机制以及资金技术都更加雄厚的中华集团,他们公认几乎没有胜算。

    中央传递的信号很快传到当地政府,和凯雷合作眼看要黄,他们很快积极寻找替代目标,中华集团确实是非常不错的理想对象,至少也是世界500强企业。

    在轰轰烈烈喊出“国退民进”口号十年时间后,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一旦垄断国企喘过气,局势将会迎来强烈反扑。也许在当前就是最后一波红利,幸运的是这次红利尾巴被韩皓抓住。

    就在一年时间内,踏着格林柯尔、德隆的尸体,韩皓趁火打劫把他们从国退民进大潮获得的猎物——亚星和湘火炬收归门下。随后又利用资本优势,瞄准了玉柴和徐工,在丰隆集团和凯雷基金这样的境外资本嘴里虎口夺食,打通新的产业链并创造新的增长点,一举奠定了中华集团的实业基础。

    可以说,在2005年韩皓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但结婚成家,还让中华集团更上了一层楼。

    不过,树大招风的他也被人以另一种形式盯上了。

    世界杯来了,作为球迷一员,作者君尽量保持更新。    “出名要趁早!”

    民国名媛张爱玲的一番话,在节奏日趋加快和知识飞速变换的今天,成为许多人的信条。

    “郎顾之争”让海归学者郎先平彻底火了,他仗义执言般挺身而出对MBO进行大肆批判,获得了大批民众的支持。尤其当争辩对手顾初君被当地政府送入监狱后,他的声望达到了更上一层楼,各种采访应接不暇。

    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在颠簸流离台湾、美国、香港后,终于大器晚成在中国大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主攻公司财务方向的他,开始向主流经济学界靠拢,频频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看法,凭借优秀的口才成为新一代的网络红人。

    回顾前半生,头发悄然斑白的郎先平,对“出名要趁早“有了发自肺腑的领悟,在痛感没能及早成名立业之余,老骥伏枥般开始在中国大陆这个大舞台上追回属于自己的昔日荣光。

    仅凭一己之力把顾初君拉下马,还获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这让郎先平情不自禁有一朝看尽长安城的自傲。在对手顾初君在狱中拼命为自己申诉喊冤之时,郎先平开始享受情场职场双得意的大好格局。

    实际上,顾初君被射中下马,“郎顾之争”只是引子,真正的实质是他没有妥善处理好新的地方政商关系。国内每次地方一把手换人,都会在当地引发新一轮政商关系的洗牌,过于自大的顾初君就是其中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