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紧张的高三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自己一心要考上好的大学,为了今后出国留学深造。
走出校门,沿着街道绕着县城走,萧芊妤发现一处店铺人声鼎沸。仔细一看,原来是华夏摩托的专卖店。
她想了一会,决定进去一看究竟,到底久闻大名的华夏摩托是怎么一回事。
“小姑娘,慢慢看,我们华夏品牌的摩托车性价比最高,还在央视打广告。”
庞爱国看到一个挺漂亮的小美女进店,不由招呼了两句。
围在一群人中间,萧芊妤看到大家纷纷煞有其事地在讨论,她也听不懂,总之感觉店里生意挺好,因为就在她进店区间就有两位顾客爽快掏钱下了单。能让顾客心甘情愿等上一个月提车,想必华夏品牌的车子自有独到之处。
既然看了店,萧芊妤也循迹来到虎山工业园。
一到地头,就看到气势磅礴的华夏摩托广告牌耸立在路边。朝工厂方向走去,发现道路名字也已经改成了“华夏路”,看得出华夏厂在县里的重要地位。
来到厂门口,发现现代化的厂房尽收眼底,不时有工人进出厂区。过年时间华夏厂放假,但依旧有一些工人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留在了工厂宿舍过年。看到这些工人放假还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脸上一副自豪的神色,想必他们都为能在华夏厂工作而骄傲吧。
想不到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自己曾经的英语学生,自己一直瞧不上眼的男生创立,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萧芊妤一定认为是天大的谎话。但事实清清楚楚摆在眼前,萧芊妤不由不相信。她突然间有一种冲动,想要当面问问韩皓到底是如何弄出如此大的局面。但这种冲动很快就消失了,她不可能主动去寻找他,因为某些只有两个人知道的原因。
自己跟韩皓之间的过往纠葛,萧芊妤谁都没有告诉过,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两人曾经关系靠得如此之近。
就让这一切都尘封在自己的记忆中吧,萧芊妤毅然转头大步离开,不再留恋过去的时光。
当萧芊妤转过十字路口时,一辆桑塔纳开了过来,韩皓正好低头把音响的开关按下,谁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两个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彼此擦肩而过。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
伴随着音乐声,韩皓往东,萧芊妤往西,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至再也不见。 1994年,中国摩托车产量达到了522万台,比1993年的335万台增长了44.6%,大大出乎了业内专家的预计。尤其产销率达到了97%,库存19.25万台,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像嘉陵、建设这样的大厂,产销率超过了99%,基本处于零库存状态中。
想不到国内摩托车市场如此巨大,国民对摩托车的消费需求一下子迸发出来。这跟我们国家经济形势好转有关,从1992年邓公南巡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开始,中国gdp产值连续以13%的速度年递增,1994年达到了4.8万亿人民币规模。
人民手中有钱了,首先解决的就是衣食住行问题,在出行方面汽车依旧高不可攀,因此摩托车就成为广大国人的首要选择。
摩托车高额的利润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他们纷纷想方设法进入这一关领域。虽然国家对摩托车生产进行了目录管理,不能够上目录的企业不允许生产摩托车整车,但由于有买卖目录的产业链存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这个目录管理模式相当于一纸空文。
渝州上百家发动机企业大小混战,在1994年一共生产了60万台90cc发动机,技术基本一模一样,因此价格战打得此起彼伏。在渝州,90cc发动机已经实现了中药照单抓药的功能。没有图纸,没有机器不要紧,只要到市场转一圈所有零件都能够现时采购配齐,然后在熟练工指导装配下,一台90cc发动机就能顺利诞生。
大家技术一样,产品也一样,要争抢销路只能是进行残酷的价格战优胜劣汰,所以1995年农历新年过完,渝州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已经消失了一半。三五人一户,数百人一家的存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苟延残喘。不过他们依旧凭借有限的利润在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动机,其中也诞生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被称为新的渝州摩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