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这些事的人呢?”
“有的去街道开会了,有的去参加活动,今天就我一个人值班。”许冬梅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接着道:“你看看桌上的名牌就知道了,我本来只负责妇联、计生,可原来负责党建的那位辞职了,书记和主任就让我先顶上,其实我连党员都不是。”
“不是党员还负责党建?”韩晓武笑问道。
“没人,没办法,我们社区现在就书记和主任两个党员。”许冬梅笑了笑,又说道:“死亡证明归小童管,她今天参加活动去了,这种事又不能让人家等,只能先打电话问清楚,再帮人家办。”
“不懂就要问,许姐,那以后有不懂的地方,我就跟你请教。”
“什么请教,都是同事,”许冬梅将空白证明放进小童的抽屉,不无感慨地说:“你说得也对,不懂是要问。比如刚才那个证明,以前有个新来的不是很懂,跟人家说人死了要去行政服务中心的公安局窗口注销身份证。人家搞不清楚,真去了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局的人看了下材料,问清楚情况,接过身份证,拿起剪刀咔嚓一下把身份证的角剪了,把死者的户口给注销了。”
韩晓武不解地问:“人死了,户口和身份证不就应该注销掉吗?”
“是应该注销,但不能注销的这么快。这边丧事还没办完,那边就把身份证剪了,把户口给注销了,死者去世前的医药费怎么报?大病补助怎么申领?丧葬费怎么申领?死者存在银行里的钱怎么取?反正因为这事,人家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去这儿开证明,去那儿开证明,腿都快跑断了!”
“看来程序很重要。”
“是啊,程序真的很重要,我们社区是第一步,我们这儿一出错,步步错。”女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许冬梅见韩晓武不但看着挺顺眼而且很礼貌,忍不住问:“晓武,你今年多大?”
在东海那样的国际大都市,韩晓武从未感觉年龄是个问题。可回到老家,韩晓武赫然发现年龄真是个大问题,至少在别人看来是个大问题。他犹豫了一下,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地说:“三十一。”
“三十一!”
“我们这儿不都论虚岁吗,我八九年生的,虚岁正好三十一。”
“你属蛇的?”
“嗯。”
许冬梅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紧盯着韩晓武看了好一会儿才羡慕地说:“你都三十一了,就比我小两岁,看着真不像。”
这话韩晓武听着很舒服,忍不住问:“许姐,那你以为我多大?”
“我以为你二十五六岁,以为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我早毕业了,2010年毕业的。”
想到自个儿老公看上去也很年轻,许冬梅暗叹女人就是比男人老的快,想想又好奇地问:“你什么学历,哪个学校毕业的?”
“本科学历,东海交大毕业的。”
“你是交大毕业生!”
“交大毕业的怎么了?”
“交大那可是名校,像你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怎么想到跑社区来上班,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韩晓武早料到同事会这么问,事实上在街道已经被问过好几次,早想好怎么应对,装出一副尴尬的样子解释道:“现在人家喜欢应届毕业生,像我这样的工作不太好找,又不能总闲着,所以……所以……”
许冬梅反应过来,脱口而出道:“你打算先在社区过渡下,准备考公务员?”
“嗯。”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街道每年都有人参加公考,别的事领导不支持,考公务员考事业编领导很支持。”
“是吗?”
“骗你做什么,之前负责统战、团委和关心下一代的小徐,就是今年刚考走的。”许冬梅转身指指她左手边的第二个工位,又笑道:“小何也在复习,准备参加明年的公考。”
韩晓武暗想回头得在网上买点辅导书和历年公考的真题,有事没事拿出来翻翻,至少要装出一副准备公考的样子,不然在别人看来真成不求上进混吃等死了。
许冬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追问道:“晓武,这么说你已经参加过工作,你以前在哪儿上班的?”
“以前在东海的一家证券公司,跑了几年业务。现在行情不好,业务没以前好做,我就把那份工作辞了。”
“在证券公司跑业务,是不是拉人去炒股票?”
“差不多,反正跟股票相关。”
提起股票,许冬梅就嘀咕道:“原来是炒股票的,你那么好的学历,做什么不好,非得去证券公司。我老公以前也炒股票,前前后后赔了十几万,几年工资都赔进去了。要不是我急了,警告他再炒股票就离婚,家底儿都会被他赔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