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等这些人,全都统一了口径——
“那条路真的好干净,都不会弄脏鞋子的!”
因为这些人前后的态度相差太大,成功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于是没多久,其他人也都跑去查看那条路到底有什么稀奇。
但等回来之后,给出的答案都没有任何差别!
这一条路,就这么火了!
一些读书人甚至无师自通地,选择写下文章向鹿岁的书肆投稿,夸赞这一条道路。
当地距离京城近,投稿自然送到了京城,
而京城负责此事的正好是鹤年,他犹豫之后,还是将挑了一份文章刊登在了报纸上。
于是短短时间,这条所谓的光洁如新,下雨天走在上面也不会弄脏鞋子的水泥路,就这么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注意。
鹤年常年与鹿岁待在一起,也学到了一些营销手段。
他无师自通地在写话本儿的时候,在其中穿插了一条水泥路不说,还特意提及这条路是主角花钱认捐,花钱买了取名权的,还在话本儿中将那条路取了一个非常诗意非常美的名字,还特意以主角的口吻写了一首诗。
等到话本儿售往全国,这条虚拟的路也跟着火了。
这时候,鹿岁的路也修得差不多了,于是直接在报纸上报道了此事,并在报道末尾刊登了朝廷关于水泥路“认捐与取名权”的相关信息。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的大商人小商人都乘着马车来到了京城,问清楚认捐一条路的价格后,纷纷拿钱报名,想要认捐一条路,并为其取名。
有不少人比较鸡贼,甚至想到了要给自己认捐的路取一个与鹤年话本儿中的那条路一模一样的名字吗,并想以此牟利赚钱。
鹿岁:“……”
鹿岁得知此事,都要气笑了,恨不得回去将鹤年揍上一顿。
真想要宣传,你倒是问问他打算给那一条路取什么名字啊?如今这种情况,为了不让自家便宜被别人占了,也为了不让自己这条路成为“第二”出名的道路,鹿岁只能给自己那条路冠上了鹤年取的名字。
鹿岁:“……”
他花了那么多钱,取名权却被鹤年抢了!!!
心痛到无法呼吸!鹿岁认捐的这条路本来就与京杭大运河重合, 路程比京杭大运河更长,若是不运大批量货物的话,速度还比走水路的速度快。
作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条也是最长的一条马路,这条被取名为“鹤林大道”的马路本来就声名远播, 引来了不少人文人墨客的围观与好奇, 再加上鹤年话本儿的名气加成, 这条路一度越过了皇宫的风头,成为当世所有人最好奇的建筑。
名气大了,自然会引来不少人的好奇,从而让这条路的名气更大,连带着鹿岁与鹤年笔名的名声,也跟着这条路声名远播,成功走入了千家万户。
这样的效果, 让一些本来不想让自己的钱打水漂的商人都生出了几分势在必得之心——
虽然没办法造一条世界上最长得道路, 但第二长还是可以的啊!
于是没多久,户部与工部再次迎来报名狂潮, 而这一次前来报名的商人,那都是连朝廷都有所耳闻的真正豪商, 其中不少甚至是为前朝皇帝办事儿的皇商, 还有一些靠着海上航线赚了个盆满钵满的大海商。
这样的商人,那是真的不差钱。
就差保护自己的好名声与权力。
权力难得,眼瞧着皇上也没有开放捐官这条路,这些大商人为了保护自己,便只能在名气上下功夫。
但以往想要好名声, 那都是要做好事,并找到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嫌弃他们满身铜臭味, 为他们吟诗作赋将好名声宣传出去的文人。
但这样的人……
看看如今这些商人到底是靠着什么出名,便知道那些文人墨客对他们到底有多避之不及了。
就算本身不嫌弃他们,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那也是万万不敢给他们写诗作赋夸上一夸的。
而如今,摆在他们眼前的就有一个机会——
认捐公路,虽然花钱多,但名气也大,还能得到乡民的感激。
而且这钱也并不是真的打了水漂。
像是住在京杭大运河一带、且生意就在这一带的商人还好,没有马路,他们还能走水路,没路对他们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其他地方的商人,或是生意不在京杭大运河一带,而是在其他地方,比如两广一带的那些商人,有没有一条平坦光滑,下雨天也不会特别影响赶路速度的道路,那可就太重要了。
因为种种考量,想要认捐道路的人那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一茬又一茬,完全不见停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