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能是觉得长度不够数量来凑,报名了一条路不够,他还隔山差五地就到户部报名,想要认捐哪儿哪儿哪儿到哪儿哪儿哪儿的一条路,隔天来一次,隔天又来一次,每次来认捐还都会确认一遍,自己认捐之后,是真的会在道路两头立碑,将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一旦确认,他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本来是好事,但让户部觉得无奈的是,这位商人认捐的道路所在地吧,除了第一条之外,那完全与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天南海北的,几乎全国各地他都插了一脚。
户部官员:“……”
虽然像是这位商人一样,认捐这么多条路的有且仅有这么一个,但认捐两条以上道路的人,那还真的不少。
按照他们这样搞,毫无意外,没多久就出现了重合的地方。
然后,户部的人直接祭出大杀器——
办一个拍卖会,让他们自己竞价,谁价钱高就让谁认捐。
拿下名额的自然欢天喜地,没有拿到的也不在意,转头再找其他没人认领的路就好了。
国家这么大,想要将全国各地铺满水泥路,那还真没那么容易。
当然,也会出现好几个商人合资,认捐一条超长道路的情况。朝廷对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鼓励的,只要查探之后确定他们说的路可以修,便会立刻登记在名册上,甚至还会优先给他们修。
毕竟这样的长路很好安排水泥坊的位置,修建起来也比一段儿一段儿那种更简单。
……
鹿岁认捐的“鹤林大道”正式修成,已经是来年四月了,那时候科举都考完了。
猫寿本来跟着季崧与工部右侍郎等人在外奔波,春闱之前还特意提前回到京城做准备,然后毫不意外地,直接考了一个状元。
但这个状元与其他状元不一样的是,他并未进入翰林院,而是直接被皇上分配到了工部,担任了右侍郎一职,而原本的右侍郎,则直接升到了工部尚书的职位。
其他人不太能明白皇上这样安排的用意,你说皇上不重视猫寿吧,她直接将人安排去了六部之一的工部,你说皇上重视猫寿吧,她又没有直接让猫寿去吏部与户部这样的热门部门。
所有人一头雾水,没搞明白林柳这样做的用意。
但等到水泥坊建造到第五个的时候,季崧一行人突然传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猫寿改进了高炉的一个小结构,成功让高炉内的温度更高了。
到第六个的时候,又有好消息传来。
猫寿又改进了高炉的一个结构,成功将高炉的大小变小了,建造起来更容易不说,也比以前更省时省力,建造时间都变短了。
第七个、第八个……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猫寿都会传来好消息。
等将水泥坊开遍京杭大运河一带之后,最后建造的那个高炉的样子已经与以前判若两炉,就算将两个高炉摆在一起,也不会有人猜到两者其实是同一样东西。
到最后,猫寿甚至在建造高炉的时候,就地取材用上了水泥。
林柳看过图纸,发现经过猫寿改造的高炉,与现代的那种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林柳:“……”
猫寿在科学方面的天赋,真的是体会一次就让她惊叹一次。
改造到这个地步,高炉的结构与材料已经没什么可以改动的了,毕竟材料有限,猫寿就算有超乎现下水平的知识储备与智商,也根本没办法造出更好的高炉了。
但这样的高炉已经非常好了,不论是煅烧效率还是里面的温度,比起之前都已经有了非常高的提升。
右侍郎,不,工部尚书几乎每天都要到新式高炉面前晃悠一圈儿,然后摸着胡子笑得合不拢嘴。
……
之后两年,季崧、猫寿与工部尚书三人分作两路,开始在全国各地建造水泥坊。
而随着水泥坊的建成,光滑如青石板路的水泥路,也开始在全国各地铺开。
……
季崧等人奔波在外,他与林柳之间的婚期自然只能再次延后。
林柳并不觉得二十多岁还没结婚是一件多不好的事情,所以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她现在更关注的是,女学的开学日子。
科举结束,女学自然也要开学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女学一共开了三所,都在同一个地方,不过启蒙学校与培养进士的学校挨得更近,而那所只是学习才艺的学校,离得要更远一点。
如之前所料,前两所学校报名的不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就是已经家道中落,但又不甘心被家里人随便嫁人,想要靠自己搏出一条生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