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案件调查科_作者:祖传卖膏药(12)

2021-01-25 祖传卖膏药

“就是你!那天我就在姐姐边上,化成灰我都记得他!”陈鑫颖咬牙切齿的回答。

吴少东拉住愤怒的陈鑫颖,安慰道“好了,小颖,现在上班呢,有什么话我们回去说。”

陈鑫颖不依不饶的说“他来干什么?”

“我不是说过了吗?新来的同事!”吴少东无奈的解释着。

我在一旁看的更加不知所以,感觉太扯了,这都什么事啊!

“可是!姐夫,他……”陈鑫颖不情愿的争辩,眼眶也渐渐湿润起来。

“行了,先办正事。”说着温柔的拍了拍陈鑫颖的手,催促她进厂房取证去,陈鑫颖恨恨看了我一眼,甩开吴少东进入了厂房。

吴少东见陈鑫颖回到厂房,随即转身看着我,声音低沉的说到“我就知道我不会认错人,你还记得2年前工商银行那件劫案吗?”

我刚想回答,吴少东就对我挥挥手,示意不用说话“我现在正在办案,至于事情你自己想想,晚些时候我找你,你先回局里。”

说完这句话,吴少东就转身往陈鑫颖方向走去。我定定的看着他进入厂房,随后被警戒线外的小警员警惕着督促离开了厂区。

离开工厂,我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了看手表,发现才下午2点多,估计这边忙完没几个小时是不可能了,回局里也没和认识的人。想了想自己还没吃午饭,寻思着就在附近找个小馆子对付一下再回局里。

在工厂周围随意的走着,我一头雾水的想,这都什么事啊,两个莫名其妙的人,有什么事也不说,一来就甩脸给我看。

边走边想着,不经意间看到一家东北饺子馆,我看了看周围,貌似也没有别的选择,随即推开门走了进去。

饺子馆不大,堂食的部分只有20个平方的样子,靠里的一面墙壁开了一条传菜口,一条破烂的布帘算是后厨的门板了。左右两面墙分别靠墙摆放在3张折叠长桌,每张桌上放着几个油腻的调味罐,可能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饺子馆里没有一个客人,也不见店主人的身影。

我随意的找了一张靠门的桌子,喊了句“有人在吗?还有吃的没?”

“有着呢,饺子还有。”随着回应,一个中年妇女拉开布帘从后厨走了出来,双手在腰间的围裙上擦了擦,问道“大兄弟吃啥馅的饺子?”

“都有啥馅的?”

中年妇女指了指桌边墙上贴着的菜单自豪的说到“上面有的都有,都是现包的。”

于是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菜单,不加思索的说“来半斤酸菜猪肉馅的。”

“哎呦,大兄弟你真识货,俺们店里的酸菜可都是我男人盛京老家带上来的,一般地方可吃不到哈。”

我笑了笑继续点菜“酱大骨来份小份的,哈啤先来两瓶冰的。”

中年妇女纠结着皱了皱眉解释:“大兄弟,酱大骨有,啤酒还没冰的,现在刚开春,还没开冰柜呢。”

“那行吧,就不冰的,啤酒先开了”我无所谓的挥挥手让他去准备起来。

“那行,大兄弟你先坐着,我给你取啤酒去。”中年妇女说完,乐呵着往后厨走去。

不多时,菜就端上了餐桌,我随即开始不紧不慢的喝着啤酒吃着饺子。可能这个时间没有生意,中年妇女闲着难受,就是就搬了把椅子坐在传菜口边上,对着我有一句没一句和我唠起嗑来。

中年妇女叫胡桂花,他男人叫刘平方,比胡桂花小三岁。5年前,胡桂花和她男人商议后决定来沪务工,把2个孩子托付二舅,每月补贴他舅1000块钱生活费。

刚来沪市的时候,两人都没什么学历和技能,只能在包装厂做着临时工,两人一个月加起来一共才5000多块钱,去掉寄给二舅的钱,工厂宿舍的水电费,饭钱,日常开销,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存不到万把块钱。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两人也在沪市生活工作了两个年头。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时间,时间久了两人觉得越过越没滋味。

两人想着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在工厂夫妻分开住在集体宿舍,背井离乡累死累活的钱没挣到,孩子一年也看不到几天,就连夫妻生活一年都没有一回。

于是两人商议后,咬咬牙辞了工,又问亲友借了3万块钱,加上两口子在包装厂这两年存的2万块钱,想着自己开个馆子。

最后两人兴致勃勃的捣鼓了半个月,才发现5万块钱在沪市要开个馆子是不现实的,这点钱还不够3个月的门面租金。

可是两人都已经辞了工,一下子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两人快要绝望的时候,包装厂一个工友找到他们,说有个朋友在锦绣路后面的有个面馆要转手,因为老家有急事,也就不收转让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