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_作者:小麦欧包(17)

2024-12-07

  裴适点点头,同法医打了个招呼之后,直奔发现尸体的现场而去。

  本应热火朝天的拆卸工作因为在建筑里发现了尸骨被立即喊停,在发现尸骨的位置外五米内拉起了警戒线。裴适刚到,就看到她的搭档齐龄正站在警戒线外,和一个建筑工人聊着天。

  齐龄比裴适年纪大许多,他放松地递给工人一支烟,一边抽烟一边聊着天。

  裴适看着齐龄打了个招呼,直接走到了警戒线内。警戒线里,有两个鉴识科的同事正在一片废墟里搜集证据。

  按照她第一时间拿到的资料,这一片旧楼的拆迁计划在两年前就开始进行了。两天前正式开始了拆卸工作,计划中要拆除的五栋八层高的旧楼房已经拆除了两栋。发现尸体的那栋楼房正拆到了一半。

  裴适蹲在警戒线里,这里通体都是灰色的旧楼,仅仅从外观根本看不出来藏着尸体的水泥块是在几楼掉下来的。根据资料,所有本来居住在这片建筑里的居民都在半年前谈妥拆迁赔偿后全部搬出。为了便于拆卸,楼房里可以移动的家具也全部清除。

  齐龄慢悠悠走到裴适身边说:“工人说,他是拆了大半天了才突然发现骨头的。现场这么凌乱,找到证据的可能性挺小的。”

  裴适扇了扇鼻子前的烟味,一边说:“法医看了尸骨,尸骨上也没有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只知道是年龄40岁左右的男性,被害时间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之间。”

  齐龄翻了翻手上的资料,“这里这片建筑,也就始建于1975年,最开始是作为一家纱棉厂的宿舍使用的。到90年代末了,才开始将部分空置的房间外租。80年代末到90年代之间,这里的常住人口应该是比较固定的。我们到纱棉厂查户主信息,应该能查到一部分吧。”

  “80年代末到90年之间,也是大批农村人口到附近的大城市打工热潮的时间啊。只能尽量找找了。”

  裴适以前也经办过几起年代比较久远的案件。同现代发生的案件查起来思路完全不一样。在那个没有监控,没有大数据识别的年代,案件查询大都靠警官挨家挨户查访寻找目击者。靠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排查嫌疑人。

  现在到运营商一查就能查到的通讯记录,那时却可能根本没有手机。

  裴适脑子里忽然闪过那具白骨的样子,这具白骨同她以往见过的许许多多副尸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唯一最大的区别或许是藏在水泥块里太久了,连骨头都变得灰暗。就像这栋残破不堪的宿舍楼一样,都是那个时代沉重又朴素的见证。

第2章 1

  你出生在978年的6月6日,那是新中国自诞生以来的大转弯时期。

  “望生。”你的母亲抱着哭得满脸通红的你轻轻叫着,在那个国内物资贫乏的时期,你的母亲和父亲还是希望能多生养几个孩子。

  那时新中国刚刚上台的领导人决定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但是决定才刚刚做出,如碎石掉入深海,扑的一声,在所有人都还没意识到这个决定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时,海面就已恢复平静。

  而你的父亲和母亲,也如千千万万个平凡人一样,朝着这个新方向跋涉而行。

  他们都是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一批人,在这个国家诞生之初,社会是动荡发展的。从他们出生以后,就在社会资源贫乏的环境下生长。他们勤劳,努力也因为艰苦的生长环境而倍受折磨。

  他们朴实地长大着,你的母亲也是在23岁那一年,在媒人的介绍下认识了邻村的父亲。他和你母亲一样出生在农民的家庭,现在在县里的纱棉厂里做工人。

  那个时代,还是结婚只求缝纫机、单车和手表三大件的时代。你父亲家里有两个姐姐,房子里有一辆他的母亲就在用的缝纫机。你母亲站在门口,朝媒人点点头,过了一个月后就嫁到了父亲家里。

  纱棉厂在县里还安排了厂里配的宿舍,结婚后你的母亲和父亲就搬到了小宿舍里。一年之后,你出生了。

  你出生那一年,父亲还在厂里拿着固定的工资。母亲在县里和村里往返着,每到市集的时候,挑着担子在村里把一些织好的箩筐担到县里卖。你被母亲背着,奔波在黄土地上,中午没有饭吃,你母亲把苹果嚼碎了放在你的口里。

  同一个厂里的邻居的女儿和你同年出生,第二年,邻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在你牙牙学语的时间里,你的父母也一直期待着你们家下一个孩子的诞生。但是几年过去了,你们家里依然只有你一个小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小麦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