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们在榆林窟附近居然发现了新石窟,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一切都被老所长言中了,只可惜他没能看到今日的景象。”院长说完又往火中扔了一块木柴。第二天她就带着一队人马去新洞窟进行考察,杭柳梅和龚老师也在其中。
雨过天晴,日光都在帮助他们工作。这天的石窟被照耀得异常光明,这里以蓝色、白色和黑色为主,画面高古而飘逸,杭柳梅仰头观看的时候手下情不自禁地模仿线条的走向,却屡屡被墙壁上的裂痕打断。
“这里,快来看看这里。”听到龚老师的低呼,四散的同事们都围了过去。
那是唯一一个保存还算完整的墙角,龚老师发现了一尊斑驳的药叉的形象。药叉又名金刚力士,他们手持金刚护法杵。金刚力士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每一个天王都有两个金刚力士作搭配,也就是常说的“四大天王和八大金刚。”此处参考了《敦煌艺术通识课》
相似的画风,相似的色彩,相似的形象,所有人都立刻联想到了莫高窟的第 254 窟。
254 窟的壁画由下而上分别为金刚力士、千佛与故事画、飞天伎乐,从地下到人间再到天宫。这样三段式的布局正式北魏时期壁画的典型代表,新石窟的画面也是如此分布的。再加上其他种种细节,基本可以确定这个新石窟制作于北魏时期。
“这千佛像顶光和身光的颜色斜着排列下来没有问题,菩萨和飞天也是一脉相承。但是,这里怎么这么奇怪呢?怎么能缺了那么一大块东西?”龚老师站起身来拍了拍裤子,自言自语地发问。
杭柳梅知道龚老师所指的是什么。北魏时期的石窟里西域和中原风格相交汇,一般都是塔庙式。也就是说进窟首先能看到的是中原形制的人字披顶,南北两侧是简化了的木质斗拱。中心一般是方形塔柱,像顶梁柱一样撑在最中央,塔柱上还会开龛塑像。可这个新石窟的中心竟是空空如也。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向石窟的中心聚拢,大家从窟顶看到脚底,意图寻找破题的入口。虽然他们的脚步都很轻,但还是踏起了一片尘土,杭柳梅觉得鼻子痒痒,赶忙用手捂住,跑到石窟外连打三个喷嚏。
外面起了山风,送来清新的空气,杭柳梅深吸一口,望着远处的树林。她的身后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扭头一看,同事们捂着口鼻向外冲,直到出了洞口,他们才张嘴大口呼吸。
“怎么了?里面怎么了?”杭柳梅吓了一跳,扶住龚老师的胳膊问。
龚老师皱着眉头,却是笑而不语。
最后一个跑出来的男同事自己解释了:“我早上红薯吃多了,一进来里面太凉,刚没忍住屁,对不住大家了啊!”
其他同事纷纷起哄,你那是屁吗,我们都怕把里面的壁画给熏着了!
哄堂大笑后,趁着里面散味,大家席地而坐,在洞口的空地上兴奋地讨论。
龚老师拿出口香糖递给杭柳梅:“玉玉给我寄来的,你尝一个。”杭柳梅接过去,和龚老师一样抱住膝盖,任由山风吹拂自己的头发。
龚老师又问她:“你还记不记得 254 窟里有哪些故事画?”
“嗯,《萨埵太子舍身饲虎》、《释迦降魔成道》、《难陀出家》、《尸毗王割肉贸鸽》。”杭柳梅早已将这些重点石窟的壁画烂熟于心。
“你刚刚有看出来,里面的故事画是什么吗?”
杭柳梅摇摇头:“里面的受损太严重了,千佛还算可以,故事画我还没仔细研究。”
“那你觉得,里面的和 254 的这几幅一样吗?”
“说不来,也不大可能完全一致,否则太古怪了。”杭柳梅回想着刚才看到的壁画,突然补充道,“有一铺壁画的倒是和《释迦降魔》很相似,左上角那小片密密麻麻的人物,应该就是魔王波旬的魔军团,这一点比较好确认。”
两个特别的碎片闪现于杭柳梅的脑海,一个是成群的蓝色孔雀,另一个是菩萨稳坐金翅鸟。这倒是让杭柳梅想到了 254 窟隔壁同样建造于北魏的 257 窟,其中有一幅《须摩提女请佛因缘画》。
这幅画和大名鼎鼎的九色鹿出自同一石窟,但不熟悉佛经故事的人很难辨认其中内容。早期一批赶赴敦煌的大画家都没能认出它,直到杭柳梅抵达敦煌文物研究所那一年,一位老师多方考证,才确定其内容和名字。
它所讲的是在古印度,信仰六师外道的满财为自己的儿子求娶信仰佛教的善给的女儿,佛祖示意善给,你的女儿须摩提女嫁过去可以弘扬佛法,两家才定下婚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夏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