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大军凯旋回京,康熙并没有御驾亲征,但是他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以示亲慰。
图海看到随行的官员之中周培功赫然在列,而且站的位置十分靠前,这才算是老怀安慰,他就知道皇上绝对不是“飞鸟尽,良弓藏”之人。周培公回了京城,一定会被安排适合他的职务的。
因为觉得前有周培公的铺垫,自己的功劳并不大,所以图海也一点儿都没有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仍然与离京时一个样,远远的下马,快步行走过来,对皇上行觐见之礼。
他身后的大军也同样的给康熙见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训练有素,如出鞘宝利剑的士兵们喊声震天,而且全军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难以避免的杀气腾腾,文武百官都被他们的气势镇住了。
康熙却丝毫不惧,反而十分骄傲,大声道:“平身!将士们,欢迎你们凯旋归来,朕在这儿迎接你们,家乡的父老都盼着你们呢!”
战争结束了,高兴的不只有百姓还有士兵,从此,他们不用浴血战场,而是过上梦寐以求的安逸生活,谁能不高兴呢!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还有对英明君主的崇拜。
康熙一边说话一边亲手扶起建宁,看她本来白皙细嫩的皮肤,白皙不再,虽然仍然十分有光泽看起来十分健康,但是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讲,这可是天大的牺牲。
康熙爱怜的摸了摸她的脸颊,“看看你都瘦了。”转头对图海说道:“图海,建宁这丫头没给你们添什么麻烦吧?”
图海实事求是的说道:“参军大人不但有勇有谋还救死扶伤,奴才准备好的请功名单上,参军位列前排。”
康熙开玩笑的道:“是吗?你可别看在朕的面子上给她开后门。”
图海连说:“不敢,参军大人确实十分优秀,军营里从上到下无不敬佩,大家都很爱戴她。”
几年不见,康熙更加气宇轩昂,帝王之威日盛,很多大臣都不敢直视他,特别是下面的官员初次御前对答时无不战战兢兢,深恐露怯出丑,给皇上留下坏印象。
建宁见康熙一见面就有挖苦她之嫌,立刻触动了两人习以为常的相处模式,气鼓鼓的说道:“皇帝哥哥又瞧不起人!”
虽然分别几年,两人之间的感情却从无滞涩,康熙却心情十分愉悦地朗笑起来。安置好了大军入营,康熙带着文武百官回宫设宴,择日择时再行犒赏三军。
建宁回宫之后首先去拜访太皇太后,太后,敬太妃等宫里的长辈,又要接受来自阿哥,格格,贝勒们的探望,直忙了几天才停下来。
而康熙像是故意不愿意让她闲下来,在犒赏军功之时,封建宁为固伦公主,册封大典也早就命人安排妥当,圣旨一下便可以直接册封,可见康熙是早有准备。
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国家、尊贵”之意。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因为顺治的皇后无所出,康熙的皇后又没生下女儿就已去世,所以清朝已经两朝没出过固伦公主了。
虽然等级是皇太极亲自定下,中宫嫡女才能封为固伦公主。但是建宁在军中立下大功,她本就是皇室的贵女,赏无可赏,如今加封为固伦公主,连最挑剔的言官也无话可说。再说建宁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勋,多得皇上喜爱,荣宠也只能加与她一人之身,触动不了各方利益,满朝上下全都十分赞成。
于是在册封礼过后,建宁又被一大波人堵在自己宫里各种恭贺,简直不胜其烦,她向来不喜欢应酬,不过只要她想,表面功夫也能做得漂漂亮亮。
康熙就比较欣赏她这一点,取笑道:“收礼物收到手软,这不是你以前十分向往的吗?”
建宁心道:若是只收礼物不用管别的,谁能不愿意接待。只是单纯来恭贺送礼的人少,想攀附以及求办事的人却多。她向来孑然一身,自觉不用攀附任何人,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攀附,所以才觉得这些人的恭贺是累赘。就算这样想,她还是让人好好的将所有物品登记造册,以备年节回礼时作为参照,当然,她制定下规则后,这些就交由向来心思细密的墨菊去管了。
不过建宁不愿意在康熙面前多提这些,不然真的就变成为他人向皇上进言了,说道:“论起收礼收到手软,谁都比不上皇帝哥哥,听说战争胜利之后,各国都派使节送来厚礼,你才是大赚一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