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诞生[综英美]_作者:金丝边眼镜(319)

  第一次上千的一笔捐款,那一个月伊莉莎发了第一首爆火的单曲《Mistletoe》;第一次上万的捐款,是在伊莉莎代言了DKNY之后;而在伊莉莎第一张专辑发售后一个月,她给出了许多笔单笔十多万的捐款。

  但这所有的行为,伊莉莎从来就没有对外宣扬过。而她唯一参加的慈善晚宴,就只是Met Gala这样半社交性质的晚宴。

  伊莉莎微一挑眉,想到这是《时代周刊》的采访,对于他们能够调查出自己的慈善捐款情况也不是那么意外了,“捐款给教育,是因为我觉得只有给他们改变思想的机会,才能够让他们有打破阶级固化得到向上流通的机会。至于专门给贫困女学生的补助……”说到这里,伊莉莎在今天的采访中第一次停顿了一下,才慢慢开口道,“在每一次捐款之前,我都会找人调查慈善机构在当地的运作情况。我特意备注强调那些捐款只能交给女学生是因为……”

  她抬起眼,没有一点躲避的意思, “假如没有这一条备注,这笔捐款可能永远都不可能分配到女学生的头上。”

  直到采访结束,纳尔森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才发现伊莉莎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滴水不漏。而对于自己在这一场运动中宣传的作用,没有半分自得。

  录音笔里正巧放到伊莉莎对于“#Me Too#运动”的评价,纳尔森一边快速在键盘上敲打着,记录下这一段,一边脑海里忍不住出现了伊莉莎说出这段话时的神情。

  那双蓝色的眼睛像海水一样透彻,女子的眼里没有愤怒,只留下了冷静。

  在“#Me Too#运动”看起来正是鼎盛之时,伊莉莎却近乎直白地指出了运动中过于情绪化可能带来的恶性后果。实际上,在媒体行业工作的纳尔森已经从这段时间的传播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运动,不过……

  作为完全和这个行业不沾边的人,能够察觉到这些问题,纳尔森的手指轻轻叩着桌面,双眼紧盯着整理完的采访稿,忽的一笑。

  既然伊莉莎能够在采访中将这些想法说出来,她作为记者,又何必思来想去,瞻前顾后呢?

  手指轻轻一点,纳尔森将采访稿用邮件的形式发给了责任编辑。

  做完这个简单的动作,纳尔森却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裹一样在椅背上一靠,望着天花板轻呼了一口气。

  这一期杂志发行后,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她们的采访,又会获得怎样的回应呢?

  第154章 首发

  《时代周刊》每一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发表都会引起一场震动, 去年登上封面的是新任美国总统□□,而今年《时代周刊》的主编更是登上了NBC今日秀节目接受了采访, 同时展示了时代周刊这一期的封面。

  封面上, 五位女子穿着简洁大方的黑色西装, 或坐,或立, 而在封面的右侧还有露出的半边胳膊, 这几位女子的眼神无一不锋芒毕露。在封面的最上方用熟悉的字体标明了时代周刊的标题和这一期的主题,边上的小字则点明了她们当选“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打破沉默者。

  《时代》原本的读者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期杂志, 也有不少人因为NBC今日秀的宣传或是封面上的人物买下了这本杂志。

  几乎所有拿到杂志的人都对封面右下角那孤零零的胳膊产生了疑问, 今日秀的主持人也问出了这个问题, “爱德华,我注意到封面的右下角有一位仅仅露出了胳膊的女士,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电视机前,刚刚拿到今天这一本《时代》杂志的伊莉莎有些惊讶地看着封面上那半条胳膊, 她还记着,那一天正是这位女士,在拍摄现场全程对她呈现出蔑视的态度。伊莉莎抿了抿唇,正巧听见主持人问出这个问题, 她竖起耳朵等待着《时代》主编的回答。

  《时代》杂志的主编爱德华·费尔森塔尔镇定地回答道, “这位女士是采访中唯一的匿名人士,她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人名或者是面容,因为她不想在传播中再受到二次伤害。我们尊重了她的决定。”

  这一段话很快就被人截图发到了网络平台上,引起了短暂的骚动, 除了少部分人表示理解之外,还有一批人很快就跳出来,对准这位不肯露面的女性一顿批判。在他们眼中,这样躲躲藏藏的行为与“#Me Too#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是一种无法被接受的懦夫举动。

  但是紧接着,同样这一批人就将火力转向了伊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