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呢 。”安童无视我讶异的目光,面色已慢慢恢复平和,温和地回应着老妪的话,一脸纯良。
他俩又闲闲地聊了几句,我只在一旁听着,也不插话,抬眼一瞄外面天色,惊喜地叫道:“雨停了!天放晴了!”
刚才只顾着追赶安童,我这才想起那木罕和不忽木被我甩下了,他们可曾被雨淋到?还是早已回城里去了?心里不免有些惦念,只想快点回城看看。
“衣服还没烤干呢。”安童闷闷地来了一句。
我的脸立时瘪了下来,不说话了,老妪却笑道:“姑娘急什么?天还不晚呢。”说罢又和安童闲聊起来。
安童颇有耐心,面色温和,语调和缓,问老妪家有几口人,几亩地,收成几何,赋役可还繁重等等。
老妪都一一回答了:“去年旱灾,庄稼大半都旱死了。好在朝廷下令免了本地赋税,还给了口粮和种子粮,才得以熬过冬春……自打朝廷换了新钞,赋税都不用缴银了,直接用钞……我们都乐得如此,您知道白银都到不了我们小民手里,先前缴银可是难为我们了……”
安童不时点点头,耐心听着,很少插话,低头似乎在默记着什么,又问:“寻常稼穑时可有难事?”
“……”老妪犹豫片刻,瞅瞅安童的脸,面露难色。
安童的脸色更为柔和:“但说无妨。”
“因离皇城近,时不时有官人骑马践踏农田,有时直接将田地抢夺了去,辟成草场养起了牛羊。隔壁王老汉的几亩田前不久就被抢占了……想往县里打官司,却又被县官和里正强压下来。待到秋来缴税,却是无粮可卖,家里又无其他营生,这几日已愁出病了……不知我和老头子会不会摊上这样的事呢!”
老妪说着,脸上皱纹都攒到一块,眉目里带着忧戚。
安童闻言默然,见老妪愁容满面,不免又安慰了几句,还顺便给了些随身碎银,算是答谢。
老妪慌得不敢收,两人正推脱间,却听房外响起了一阵骚嚷声,似乎有五六人,骂骂咧咧的,还有马嘶声。细细探听,竟有老汉的哀求声夹杂其中。
“老头子!”老妪闻声,陡然挺直腰板,扶着墙急惶惶地站起身来。
第46章 劝谏
“婆婆小心!”见老人家急惶惶地站起来,安童有些担心,开口提醒着,见老妪执意出去探视,便上前扶着她出了门。
我在屋里侧耳听了一会儿,却听见肆意的吆喝辱骂声此起彼伏,似有人纵马来回奔驰,不多时又听见老汉的哀求和老妪的哭声,而后这些声音似乎都停了下来。
我心下怀疑,也有些担心,跳起身跑到门口处,却见五六名军士牵着马齐齐拜倒安童面前,当家老汉却是坐在地上抚着心口哀嚎,而老妪则搂着老汉大哭不止。再往前一瞥,老汉家的庄稼却已大片倾倒,像是被纵马踩踏过一番,东倒西歪,并不像是暴雨摧折的——刚才我们来时还未如此。
再看看那几个军士,虽然都不认识,但那身打扮不是怯薛歹吗?再看看老汉那惶急无助的模样,我似乎能猜出刚才的事了。
“下官见过安童那颜。”几个军士似是有些惧怕,用蒙语见礼道。
安童挥挥手叫他们起来,又走至老汉身边,俯下身来,说的却是汉语:“爷爷,刚才究竟出了何事?您跟我说说。”
老汉捂着心口,脸色惶急,瞅瞅那几个大兵,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安童明白过来,温声安慰道:“您且说说看,有什么难事或许我能帮上。”
老妪老汉却更加不安,老妪干脆跪倒在安童身前苦苦哀求:他们虽知道安童身份不凡,但绝没想到安童是这几个大兵的头头。
安童面露难色,忙将二人扶起,温和一笑:“放心,他们听不懂汉语。”
身后那几个大兵都束手站着,面面相觑,也不知安童在那边说些什么,面色颇为不安。
“这些军爷,要强抢我的几亩田,辟为牧场,庄稼都被踩坏了……”老汉拍着大腿,痛心疾首,老妪也在一旁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安童点点头:“我明白了。”又向我示意,我忙跑过去,将老妪夫妇扶起来:“爷爷婆婆先进屋吧,地上都是雨水湿泥,该着凉了。放心,我哥哥会帮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