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跟皇家结了亲,但是,这样的消息传开,贾家上上下下一点都不高兴——贾敬收买了一个小太监,花了两千两银子,买到了一条消息,那就是:皇帝和皇后欣赏的是张家,可惜,张家不想跟皇家结亲,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张家的外孙做驸马。帝后看中的是张家,看中的是张氏,跟贾家没啥关系。
甚至那小太监话里话外地嫌弃:衔玉而生,这宅斗的把戏未免太低级了一点吧?这贾王氏什么家教呢?还是说,王家的女儿都是这德行。
这小太监是当着贾母跟贾氏一族的族老们的面说的,但是贾母却是连个屁都不敢放,生怕她说出了一个字,把史家和史家的女儿都给带了下去。
这小太监走了,贾敬就跟贾母说:
“婶子,看在过了身的叔父的面子上,也看在您是长辈,以前我不多说什么。可按照国法,夫死从子,叔父已经过世了,大堂弟就应该跟二堂弟分家。您看,是不是让二堂弟搬出荣国府?”
贾母张口就要说不。
下面一个族老慢吞吞地道:“嫂子,不是我说,万岁都明着嫌弃我们糊涂没规矩了。您还要等万岁震怒不说。”
王夫人忍不住道:“可是公主都下嫁了,万岁还能把公主的婆家都给抄了吗?”
贾敬没好气地道:“弟妹,你还真别说,史书上,这样的事儿还真不少呢。”
贾政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然后表示,自己愿意服从安排,不过贾母年纪大了,喜欢孩子,所以,他的小儿子和两个女儿继续养在贾母跟前,替他尽孝。
不得不说,贾政这表面上功夫就是好,若是不熟悉他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个好的。
贾政都这么说了,自然,这分家的事儿,就这么定了。然后,贾敬就宣布了一条消息,那就是,他要跟金陵那边分宗。
族人们都吓了一跳。
可是贾敬只是指了指上头,道:“我们京师八房呢,就这么多的事儿,你们可知道金陵那十二房都做了些什么吗?”
族老们立刻明白,这是上头的意思。
就这样,贾氏一族分宗了,贾敬和贾赦分别从宁国府、荣国府里拿出了一笔钱财,替族里添置了一批祭田。同时,两府的当家夫人都开始琢磨着,要怎么归还两府历年累积下来的亏空了。
第163章 第 163 章
新昌公主下嫁,背地里还透出这样的话儿来,几乎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贾家人:别费心了,你们家的闺女,朕不稀罕。
也就是说,贾家的女儿,没有成为皇家媳妇的机会。
甚至连自欺欺人的贾母都知道,因为贾宝玉的那块石头,她心爱的小儿子贾政,到她小儿子家的两个孙子,都没了前程。
贾母心里就别提有多难受了。
但是,真正深受打击的,还是贾珠。要知道,他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他也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够改变母亲的命运,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得知这个消息,贾珠当场就一口血,喷了出来。
可是贾瑚刚刚被选为驸马,这个时候,贾珠若是出了事儿,那不是触新昌公主的霉头、触皇家的霉头,让帝后不快是什么?
所以,贾家只能给贾珠用药——不管什么原因,拖着,直到公主进门,直到公主嫁过来过了一年,贾珠才有资格出事!
纵然王夫人舍不得,甚至跟丈夫据理力争,可是当她的丈夫、她的娘家哥哥都给她施压的时候,她还能如何?她只能跟看着杨贵妃血溅马嵬坡的唐明皇一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有出息的长子被用了药,弄出了一副看似面色红润健康的模样来。
因为知道皇帝不喜欢贾政王夫人,因此,这一次,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也没有答应贾家的求婚,哪怕贾家给的聘礼再丰厚,他也没点头,使得王夫人不得不求上娘家,让自己的娘家侄女儿王熙凤嫁给了贾珠。
贾珠本来就气血攻心,又没有好好将养,反而用了药,伤了底子,更别说,他存了心事,生了死志。
因此,跟原著里的李纨一样,王熙凤进门才一年就守了寡,还有个遗腹子,贾兰。
第164章 第 164 章
不得不说,这辈子,林黛玉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她打两个虚岁,她娘又怀上的时候,她就被抱进了宫,养在了皇后跟前,让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扑了个空儿。不幸的是,这辈子,哪怕是她爹林如海没有就任扬州巡盐御史这个要命的职位,她还是早早地没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