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因为她身上有孝,所以她直到五岁这一年,才出宫为母亲侍疾,然后在母亲去世之后又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为母亲守孝服丧。而且这一次她父亲林如海在京里,也没有什么要紧的职务,因此,她并不需要寄人篱下,去贾家长住、客居。
没错,贾母是说过,让林如海把林黛玉交给她,毕竟林如海一个鳏夫,养着女儿不大方便。可是这里贾母才透露这样的消息,宫里的皇后娘娘立马放出话儿来,要给自己的哥哥再找一位继室。
而且皇后说到做到,还真的从京师的名门闺秀之中,给林如海找填房。
别的不说,林如海毕竟是皇后的兄长,当朝的国舅,就冲着这一身份,有的是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更别说,林如海的儿子早两年就没了,真要嫁过来,生个儿子,还不是跟原配一样!
所以,不止京里有女儿的人家愿意,就是人家姑娘,自个儿也愿意!
看看林如海,四十岁的年纪还得了一儿一女呢,肯定不是身体有问题,不能生。更别说。林家上头没有公公婆婆,左右的旁支庶族也远,将来生了孩子,也不怕有人跟自己和自己的儿子抢家产。
贾母差点没悔断肠子!
没错,贾母的确暗搓搓地在背后算计着把林黛玉接到自己跟前,跟贾宝玉一起养着,让他们表兄妹两个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培养出一点感情出来。等将来两个孩子大了,要说亲事也容易些。
在贾母的眼里,只要林黛玉本人愿意,林如海又是个疼儿女的,到时候,这门亲事,不是水到渠成吗?
可是贾母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后竟然插手娘家的事儿,直接就给哥哥相看填房!
问题是,贾母能反对吗?皇后一句不忍看到林家断了传承,不忍看到哥哥百年之后,连个摔盆的人都没有,就足够堵上所有的人嘴巴。
就这样,在林黛玉七岁这一年,八贤王的养母,当年的徐淑媛,如今的徐太妃就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徐家三房大姑娘,年仅十六岁的徐佳慧说给了林如海做填房。
当年徐太妃能凭空白得一个儿子成了八贤王的养母,就可以看得出来,她不但得宠,还跟义忠亲王和当今皇帝的关系不错,这些年徐太妃也看清楚了,八贤王始终惦记着自己的生母,靠不上。因此,她也要为自己多做打算,反正她娘家侄女的身份都不够,做不了皇子妃,还不如给皇后做嫂子,给自己的晚年一个保证,也让徐家得一门有力的姻亲。
第165章 第 165 章
等薛宝钗进京的时候,贾家已经跟原著完全不同了。首先就是宁荣二府的当家太太都不糊涂,更重要的是,贾氏一族还有贾敬这个真正进士及第却没有被逼入道观的掌舵人,所以,贾氏一族跟金陵那边虽然分宗了,可是这些年来,贾氏一族在京里多多少少还是添置了不少祭田,祭田、坟茔,外加族学,都弄得很不错,尤其是族学,请了三四位先生教着,根本就没有原著里的乱象。
更别说,有贾敬盯着,贾珍就是想做什么,都要看贾敬点不点头。有亲爹管着,贾珍也翻不过天去。
当然,荣国府的变化一样很大。
首先,荣国府在当家太太张氏的打理下,一切都井井有条。那边分家之后,贾政和王夫人就搬了出去,虽然跟荣国府就一墙之隔,可到底还是后街上。贾政王夫人那边,自然是王熙凤当家,其实就是跟原著里一样,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完全是王夫人跟前当家不做主的丫头。王熙凤自己不曾读过什么书,可如今贾家的家学好,儿子也上进,倒是让王熙凤安心不少。只是无论是王夫人还是王熙凤,她们都知道自己要依靠着荣国府,因此几乎每天都要来给贾母请安,就连贾母和探春两个,都是养在荣国府里的。
当年贾元春也是养在贾母跟前,及笄之后,带着丰厚的陪嫁,嫁到了李家。
没错,这一次,不是李纨嫁到荣国府来,而是贾元春嫁到李家去了。这还是因为贾家跟李家有旧,不然,她还没资格进人家的门呢。
谁让她弟弟贾宝玉的那块石头那么有名,加上皇帝明显地在嫌弃她的父母,一般人,敢结这门亲?敢要她这个媳妇?李祭酒会要她这个儿媳妇,已经是跟张祭酒打探过消息又看在贾家曾经对他们有恩的情况下了。
好在贾元春一进门,就生了儿子,如今已经得了两个儿子了,因此她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只是没有获得允许,她不能回娘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