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之烽火录_作者:洪堡鱿鱼(69)

2019-04-09 洪堡鱿鱼

  众人听此,豪气干云,纷纷笑嚷起来:“不醉无归!不醉无归!”

  “听朕号令!”耶律洪基朗声道。“一人守围地三尺,左侧以萧大爷为校头,右侧以楚王为校头。善弓矢的,随朕在围中坐镇。”他微微一笑,“老规矩!大兽归公,小兽自留。”

  众人听闻,轰然叫好。一时只闻金鼓擂动,号角四起,各队将领鱼贯上前领取一支箭矢,以掷箭远近划定各自队伍于打围中的前后左右位置,排定即翻身上马,领队疾纵前去。四周只闻杂乱的马蹄之声,间中夹杂一两声犬吠,竟不闻半点人声马嘶。千人队伍排阵开拔,井井有条,乱中有序。慕容复冷眼瞧着,神色不动,手心却逐渐渗出一层细汗:这哪里是打围?更像是一场有意无意的军事实力展示。

  耶律洪基翻身上马,巡视一圈,眼光落到慕容复身上,朝他微微一点头:“南使就跟在朕的身边罢。”

  慕容复会意,随之上马,催马紧跟辽帝朝阵中央疾驰而去。

  此时天边已微露鱼肚白色。料峭的寒风刮着脸颊,号角声、马蹄声、鼙鼓之声响彻行云。千人于马背疾驰,火把仍未熄灭,火光点点,移动极迅速,顿时于草原上撒开一个偌大的包围圈。这一端有人撮唇连连作啸,随即有另一部远远长啸应答。此情此景,令人胸中平添一段豪气。慕容复喝一声“笃!”,将胯/下那匹青骢马催得四蹄翻飞起来。

  疾驰出二三十里地,天色早已大亮。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驱散了草原上的浓雾,烤融了将士铁甲上一层薄霜。包围圈这时略已成型,耶律洪基勒马极目眺望一阵,朗声道:“传朕的话:树旗!”

  辽人打围,小围数百人,中围数千,大围以万人计。军马排成单行出发,每骑相去五七步,接连不断,两头相望,以两端校头为界。待等到出猎的包围圈形成后,位于中军主帅两翼的骑兵及弓/弩手则视旗帜方向而动,展开狩猎。慕容复早年在军中便已听说辽人善猎。上至帝王九五之尊,下至平民百姓,莫不以马背狩猎为乐。今日得见,竟觉辽人打围经营当中隐隐蕴含着行军布阵的道理。

  他随队伍勒住马头,极目四望。天高云淡,四周旌旗飞扬,金鼓齐鸣。朔风拂动肩头貂裘,心脏贴着肋骨猛烈地跳动,胸中阵阵热流翻涌;有那么一瞬间,倒好似梦回阔别多年的西北战场,恍然有今夕何夕之感。

  “辽人粗野。我国中最乐之事,无过于打围。”耶律洪基不知什么时候已按辔徐徐行至他身边,似漫不经心地道。“……你们宋朝前些日子遣来的使节,个个写得一手好诗文,华彩锦绣,还有会用契丹语作诗的。可惜诗做得好是好,倒没有一个能跟朕切磋武艺的。怪道有人说你们南朝人只精通文章,倒不通武艺……”他顿了一顿,方意味深长地道:“——果真如此么?”

  慕容复平定心神,微笑道:“陛下说笑了。我南朝乃是大国,人才济济,文武官员上朝要分作两排才能站下。武官有精通笔墨文章的,文官也有像范文正公这样通晓兵务的,不能一概而论。须知我南朝讲究的是将将之才。将兵之才,倒是次之。像末将这样粗浅功夫,不过将兵之才,不足挂齿。”

  耶律洪基闻言一皱眉,眯缝眼睛,觑了他一会儿,忽道:“听说将军是武举进士出身。好俊的马背功夫,刚刚朕已见识了。武艺如何,朕倒有兴趣讨教一二。”

  慕容复仍是一躬身,拱手恭恭敬敬地答:“我大宋取武举进士还是看文字考卷,弓马武艺不过聊壮行色。只怕不入陛下法眼。”

  耶律洪基瞧了他一阵,唇角微微扬起,刚想说什么,这时忽闻远处一阵马嘶人喊,尘嚣直上。漫天尘土卷着一队人马,赶着一群咩咩鸣叫的黄羊,慌不择路,朝这边直冲过来。

  “来了!”耶律洪基精神一振,脱口而出。

  “陛下!”远远只听见萧峰长笑。“前日应承孝敬您的猎物,给陛下送来了!”他人在马背,说话间已由远驰近,威风凛凛,如天神一般。天气寒冷,他却独不衣裘,一袭黑色薄毡大氅于风中猎猎翻卷。

  众人见头一批猎物入围,群情激昂,纷纷呼喝笑叫。有亲卫随即驰前,捧着一把黑漆镶嵌金龙的铁胎弓,恭恭敬敬双手奉上。耶律洪基却并不接,含笑道:“今日朕有些乏。……诸将俱不许开弓。就令南使开头猎罢。”

  他此言一出,气氛顿时一窒,所有的目光顿时投射到慕容复身上。辽人粗豪,却少心术不正之徒,皇帝此语一出,有的好奇,有的轻蔑,有的含着嫉妒,但最促狭的也不过怀着幸灾乐祸的心理,只看这位南人文弱公子哥儿如何施展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