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路上,张文华提议:今天咱四位同年幸会,状元、榜眼、探花、传胪都齐了,实属难得。我作东,找块酒馆一起畅饮一番,如何?大家欣然应诺。于是四人进入酒馆,坐下,喝起酒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自报家门聊了起来。状元张年兄说,某已有妻室,父母康健。传胪赵年兄说,某也已成家,父严母慈。轮到魏、杜二位介绍了,魏德支吾了一句。杜英说,小弟尚未婚配,父母安康。
张文华闻言喜道:“前几天首辅黄震元大人托中书舍人捎话于某,说是皇上长公主,才色俱佳,年方十八,待字宫中,欲招东床。魏、杜两位年兄,既然还是单身,遇此良缘,幸勿错过。其中哪一位诚心有意,表个态,某愿为氤氲大使。”
杜英说:“小弟略年少,目前还不想谈论婚事。这桩美事么,还是给我大哥撰之兄撮合一下吧。”
未料魏德听了,没好脸色地说:“谁要你替我托媒了?”
说完,他站起来,对张文华拱手道:“多谢张年兄抬爱!可惜学弟在老家已定有婚约,过几天便要回去完婚,所以这东床驸马的人选,还是请另选俊才吧。”
这番话,说得杜英一时摸不着头脑。他想,大哥今天怎么了?我的好心热脸居然贴了个冷屁股。
一场同年聚会,不欢而散。
当两人相处时,杜英问:“大哥,你几时在老家定的婚啊?”
魏德笑答:“今天场面上的话我有点过了,现向你道歉。为兄定婚这么大的事,岂能瞒得了你与三弟?我在酒馆里所以那样说,只是为了假托一个理由,以婉拒张文华的说媒而已。”
杜英又问:“既然你没有定过婚,那为什么不接受他的盛情好意,与公主结亲呢?”
魏:先说说自己,你为什么不愿意与公主联姻?
杜:我说过了,自己还年少,目前还不想谈论婚事。
魏: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闻胜杰是女的,你今天还会这么说吗?
杜英笑而不答。
魏:其实,在你的心里一直都有闻胜杰的位置留着。明明知道他是个男的,不可能成为你的另一半,可是你的心里依然放他不下。因为我捕捉到过你的眼神,当初咱仨在县学里踢毬时,你看他的异样的眼神。
杜:大哥说什么呀,我真是佩服你的观察力。我承认,的确有如你所说的成分在内,在我的心里,闻胜杰似乎成了一把尺子,见到年轻女子我总爱拿这把尺子来作衡量比较。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不愿与公主联姻,还有另外的考量。
魏:什么另外的考量?说来听听。
杜:第一、公主金枝玉叶,自小娇生惯养,恐怕会骄奢霸道。前朝的高阳、太平、安乐三位公主就是前车之鉴。第二、我不想吃软饭,而且吃这碗软饭也是得不偿失。
魏:怎么讲?
杜:一旦攀上高枝,自己就成了皇亲国戚。朝廷用人往往执行避亲政策,那时候,自己实质性的职位轮不到,而徒享一个驸马爷的虚衔,何苦呢?
魏:真知灼见、惊世骇俗,说的太好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来此言不虚,二弟跟为兄想到一块儿去了。
于是他说起了唐宣宗时期,状元郑颢与万寿公主的掌故。
有一天,皇上宣中书令白敏中觐见,谈及儿女婚事。原来的惯例是,公主多与外戚和武将之子婚配,士大夫世家子弟多不愿意与皇家结亲,以免惹麻烦生闲气。如今皇上有十一个女儿,遗憾的是长女万寿公主年过二十,却仍待字宫中。
白敏中就向皇上推荐了新科状元郑颢,说他人长得帅,而且还是个单身。皇上派太监一打听,原来郑颢已与楚州卢家小姐定有婚约,前几天就请假回乡完婚去了。可是皇上不愿放弃这个难得的驸马人选,就令白敏中派使者八百里加急,赶赴郑颢家乡河南。
其时郑颢已动身前往江苏楚州娶亲,迎亲队伍行经河南郑州,被白敏中所发的堂帖追回。使者好不容易把新郎郑颢带回了京城,白敏中要求郑颢解除与卢小姐的婚约,并立即与万寿公主联姻。郑颢心中虽是一万个的不情不愿,但中书令软硬兼施,晓以利害。郑颢被迫无奈,只好停妻再娶。
那卢小姐望断秋水,左等右等,等来的竟是意中人被招为驸马的信息,于是含恨自尽。洞房花烛夜,郑颢人在京城,可心在郑州。后来,噩耗传来,他肝肠寸断,写下藏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