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巾帼同人) 巾帼秀士_作者:辽鹤(22)

2019-04-06 辽鹤

  写罢,把竹箭封了,与书柬一起命人送往杜府。

  杜爷接过,与夫人拆开来看,才见箭干上八个字的下面,果然有“斐娥记”三字。

  杜爷:“斐娥”二字怎么讲 ?

  杜夫人:这是妾身闺中名号。

  杜爷微笑道:“只因这二字,大哥才错认了令姊。如果当初我知道箭干下还有这二字,岂肯把此箭放给他?差一点我的娘子被他占去,好险,好险!”

  杜夫人也笑道:“ 相公休得夸张。虽然阴差阳错,最终老天爷还是让咱俩走到了一起。看来这婚姻之事,冥冥之中,似有定数,强求不得的。再说,如果当初此箭不放在大哥手上,何来玉闹妆为定?如果没有玉闹妆,又怎能绊景小姐到他头上?”

  夫妇俩说笑了一回,又把魏爷的书柬看了一遍。杜爷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于是他也乘兴题写一柬,戏撰之夫妻道:

  环还旧主,箭亦归宗。两俱错认,各不落空。一笑,一笑!

  写罢,杜爷也命人把书柬送到魏府。魏夫人接过来看了,媽然一笑,然后递给魏爷。

  第二九章、杜子中守孝

  两桩婚事告一段落。

  两个甲科于是回过头来,又合力替闻参将辩白前事,洗刷冤情。

  因他俩是朝中官员,有人脉资源,闻参将的侵扣贪赃罪大体上得以开脱。

  不过,还是被留了一条尾巴,朝廷判闻确革职还家,而保留他子孙世袭指挥资格。

  十年以后。

  魏、杜二位官爷都在京供职。魏德担任兵部左侍郎,杜英担任礼部右侍郎。

  相对来说,六部当中礼部是最空闲的。加上父亲过世,杜英在家丁忧三年。居丧期间,他又潜心精研排兵布阵之法。他想,自己的远祖杜预精通兵法韬略,作为其后裔,无论如何也要在这方面充充电。

  提起远祖杜预,可是三国归晋时的统帅人物。公元279年杜预统领晋军二十余万,兵分六路,水陆并进伐吴。第二年,他与水军名将王濬分进合击,终于拿下石头城,吞灭东吴。

  杜英是个聪明君子,兵书战策一旦过目,便能心领神会。

  有一天,魏德因为探视母病回老家,来会杜英。

  当聊起军国大事时,杜英的见解和谈吐使他十分惊讶。魏德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看来此言不虚,为兄要奋起直追了。”

  守孝期满。杜英正想打点行装回京,忽有王命急宣,要他与闻参将速到成都府待命。

  下卷

  第三〇章、受命平南乱

  原来是云南诸蛮夷叛乱,十分猖獗。当地州、县的告急表章,如雪片飞报朝廷,要求火速差派能臣良将领兵征剿。

  云南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滇王国,后来设立过云南郡、州等。此时,云南还没有正式建省,贵州亦然,两地相邻相接。所谓的云南蛮夷叛乱,实际上也有贵州蛮夷参于其内。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地远山险,人心不尊王化。古书中曾记载:有土人,青眼黑面,紫须黄发,耳戴金环,蓬头跣足。逢灾年,挖地鼠、杀恶蛇、烹大象为食。官府汉吏,屡被杀戮。

  云南各部族土酋势力盘根错节,尽管内部争斗不休,但一旦中原王朝大兵压境,又会迅速联合一致对外。

  天高皇帝远,云贵蛮夷屡平屡叛。因此,它成为了历代帝王的一块心病。

  到了本朝,灾荒又起,连年干旱。而官衙汉吏不恤民情,照例征粮收税,激起民变。首先是以反抗性强而著称的苗疆乡民揭竿而起,继而是彝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响应,直至云南全境及贵州多地都反。

  前文已述,本朝皇帝是个安乐王。由于承平日久,他沉迷于酒色,屡屡不上朝理政。

  于是,内阁首辅黄震元弄权。他网罗党羽,任人唯亲。

  这一天,听说西南地区有事,一向不临朝视事的这个荒唐皇帝终于登上了朝堂。

  三下静鞭鸣御阙,两班文武列玉阶。

  皇帝发话了, “哪位爱卿替朕分忧,愿意领兵前往云南荡平叛乱?”

  连问了三遍,两班文武中无一人应答。

  皇帝生气了,他朝首辅看了一眼,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朕要试一试几位状元的才略。”

  接着,便欲下旨命文状元张文华和武状元温定邦为正副元帅,率兵三十万平乱。

  这下可把张文华和温定邦吓坏了。原来,文状元张文华出自黄震元门下,并无真才实学;武状元温定邦虽然孔武有力,但勇而无谋。两人自知不是当统帅的料,便匍伏于玉阶,口中连连告求:“小臣才疏略浅,实不堪担任元帅大任,恳请皇上另选能臣良将统兵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