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巾帼同人) 巾帼秀士_作者:辽鹤(23)

2019-04-06 辽鹤

  见状,皇帝哈哈大笑:“什么张文华,什么温定邦,两个名字取的很好听,却是实不堪用。”

  无奈,皇上只好要求兵部另选帅才,务要从速荡平叛乱。

  兵部尚书陆弘亮,独具慧眼,知人善任。

  他奉旨调阅了近三期入选甲科的卷子,看到魏、杜的策论文章,深为折服。加上工作关系,他对魏德已有充分的了解。而魏德呢,又极力推荐杜英参知军机。所以,陆尚书就上书给皇上。

  于是,皇帝正式下谕旨,命魏德、杜英为正副元帅,温定邦为先锋,速到四川成都聚齐,然后统辖两川兵马赴云南平叛。

  朝廷宣召魏、杜等人到成都待命,是出于兵贵神速的考量。因为四川与云南毗邻,宣召他们到成都府待命,有利于统领两川兵马速赴前线,平定叛乱。

  殊料朝廷的这道旨意,正合魏、杜二士的心意。

  因为:一、闻参将虽然无罪释放,但是毕竟被革去了官职赋闲在家,常有廉颇未老尚能一战之叹,正好借机奏请,起用为平乱副将。二、也可以试展自己的平生所学,践行报国安民的夙愿。

  于是,二士慨然领命。

  那个温定邦见不需要自己运筹帏幄,当个先锋官倒也乐意。

  第三一章、两元帅分兵

  且说成都,本是西南都会,曾经还是中原王朝的陪都。

  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人口稠密,物产丰足,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建安26年,刘备占据西川与东川,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唐朝中晚期,关中地区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作为避乱之地。唐明皇还改成都为“南京”,安史之乱平息后,四面八方前来朝贡的使臣都会聚在这里,成都俨然有京都气象。

  如今,成都是两川督抚府的府设之地。

  两川兵员充足,府库充盈。

  书归正传。

  魏德、杜英,温定邦、闻确奉诏,相继抵达成都。

  随行而来的还有闻俊卿,她是出于自发,为父亲和夫君保驾护航而来。她还是以男子面目示人,在军中称“闻胜杰”,魏、杜二帅则仍叫她为“三弟”。

  督抚府文武官员均列队迎候。继而有朝廷天使至,还有兵部尚书也一同自京来到。众军将排香案跪听天使宣读圣旨,兵部陆弘亮代天子钦授虎符,魏、杜二士谢过圣恩接下帅印。

  于是二帅升帐,命温定邦为前部先锋,闻确、郭胡桓为副将,还有宗辰等二十人为偏将。点起两川精兵三十万,择了一个黄道吉日,离开成都,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

  临行之前,陆尚书向二帅面授机宜,并慰勉说:“南征蛮夷,本应由老夫披挂效命,不想皇上平时荒唐,但在关键节点并不糊涂。皇上对老夫言道,朝中军机离不开爱卿片刻,至于南征之事就让后生辈去干吧。所以希望二位高贤能为国勤劳,努力王事,凯旋归来。”

  不一日,大军将要离开四川地域,再往前行,就是黔、滇蛮区了。

  二帅令部队稍事歇息,原来有一个重大的决策要宣布:大军兵分两路,从东、北两个方向征讨云南。北路由杜帅统领,率兵五万,沿当年诸葛亮征南路线,从蜀南直趋乌撒,再进军云南腹地;东路由魏帅统领,率兵二十五万,从辰州、沅州进入贵州,先攻普定,克普安,再直奔云南曲靖。

  北路军是偏师,用作佯攻,以牵制和迷惑敌方;东路军是主力,担任主攻,出其不意,实施奔袭。

  第三二章、受阻赤水河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按既定方略,北路军五万偏师,沿着当年诸葛亮南征路线,大张旗鼓地由蜀南进发,摆出过永宁,直捣乌撒的态势。

  为了扩大声势,杜帅命北路军人马拉开一定的距离,蜿蜒前进。

  但见:

  旌旗猎猎,彩帜飘飘。

  出征军卒,人人腰佩剑和刀;

  将佐亲随,个个腕悬简与鞭。

  晨鸡啼后,束装晓别孤村;

  红日西斜,策马暮登高岭。

  经野市,过溪桥,歇邮车,宿旅店。

  好汉要打南山猛虎,壮士要伏北海枭龙。

  由副帅杜英,副将郭胡桓带领的北路军五万人马,出永宁后,斩木为伐,强渡赤水河。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们被叛军阻在了赤水河一带,不得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