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魏帅向闻将军解释,昨天为什么不麾军掩杀的道理。
他说:“此次交兵,对手不是敌国,而是蛮夷。依本帅看来,我们征南容易,治理蛮夷难。所以不能杀戮太多,否则即使平定了,也不利于今后的长治久安。擒贼先擒王,如能降服叛帅石虎,对于今后的平南大局也许会是大大的有利。”
由于温定邦已伤残,于是魏帅让闻将军继任先锋官,又提拔宗辰为副将。
原来石虎其人,极有头脑,走及奔马,勇力绝人。少时曾被异人收养,教他武艺,传他功夫。
他现在是云南八番的统帅,是为贵州普安的一个苗族土司过六十大壽,来此祝壽喝酒的。昨天听土司舅舅说这边有情况,石虎才过来一探虚实。
大林遭遇战,叛帅石虎虽然用弹弓打伤朝廷先锋大将一员,又战平了一员副将。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动用的军队,毕竟只有区区三千人马,而朝廷大军却是云堆雾涌,正不足知有多少。如果对手一旦发狠,举全军碾压过来,就算自己再有能耐,也无疑是螳臂挡车。因此到了夜晚,他便见好就收,把三千人马交还给普安城守将丁文,自己则悄悄潜回云南银坑山大本营去了。
再说,宗辰少将昨天顺手牵羊抓回了三个蛮兵。
原来这个少将宗辰颇懂兵法,是抗金名将宗泽的后人。
他的高祖父宗泽,是婺州乌伤(今浙江金华义乌)人,时为朝廷主战派的首领。岳飞出道时,因年少气盛,枪挑小梁王,冒犯正将王彦,几次都亏宗泽慧眼识珠,把他从死罪中开脱出来。于是岳飞在宗泽麾下戴罪立功,后来终于一步步脱颖而出。岳飞一生中有两位恩师,一是少年时代教他学武的周侗,二是青年时代呵护他成长的宗泽。宗泽文韬武略,名重一时。他是朝廷兵马副元帅,京城留守,兼开封府尹,龙图阁学士。真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日理万机,是两宋相交时的第一大忠臣良将。
如今,他的玄孙宗辰在征南大军中履职。宗辰属下部众,多来自金华义乌,重义尚武的民风,造就了义乌兵的强悍勇猛。
少将宗辰向魏帅献计:把抓来的蛮兵杀掉两个,放回一个。而在临行时,用刀划伤那个回去蛮兵的背部,然后告诉他说,今晚二更时分,朝廷大队人马要来普安城杀你们。
魏帅从其计。那个蛮兵回去照此现身说法了一通,吓得普安守城叛军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到了二更时分,宗辰令子弟兵吹起冲锋号角,放起联珠火炮。未等大队人马杀到,把守普安城的叛将丁文早已躲得不知去向,而那一万余名蛮兵则更是纷纷逃窜。
东路大军兵不血刃,轻松占据了普安重镇,所得兵器衣甲无数。
继而,宗辰又带领部队收拾了黑松岭、螺埘等几个附近寨子的蛮兵。
由于普定、普安是进出云南的咽喉要地,魏帅留下两个偏将,各领一万人马把守。
而后,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向云南曲靖奔袭。
第三五章、闻龙忆胞弟
且说闻龙接到魏帅的亲笔书函,便赶紧收拾行装,随军中快马奔赴前线。
这一天,魏帅和闻先锋等将佐正在虎帐谈兵,忽听旗牌官禀报:绵竹闻龙到!大家打招呼坐下。
闻龙开门见山,问:“唤小人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闻将军答;“叛营中有一员大将十分骁勇,名唤石虎。他不但刀法娴熟,还善使弹弓。不过那拉弹弓的架式,我看你也会。加上形貌与你也厮像,所以叫你过来会一会。”
闻龙又问:“此人年龄大约儿岁?”
闻将军说:“跟你差不多。”
闻龙思忖:此人的相貌、年纪、名字,三样都与我弟弟一致,连玩弹弓的架式也一样,好生奇怪。按说胞弟石虎已死多年,难道……想到这里,他说,“来日开战,我跟闻将军去会会那个人。”
魏帅说:“那就有劳闻叔叔了,只是闻先锋须要多担待些。不过石虎可能已走远,今后见机行事吧。”
闻将军带闻龙在军营住下,并拨了一匹乌骓马给他作坐骑。
闻龙想起了二十年前。
在姓石的一户苗民家里。
爸爸苗家功夫了得,是远近闻名一位好猎手。他一早就出去狩猎了。
爷爷是当地知名的苗医,今天又要登山采药。
一对孪生少儿吵着要跟随爷爷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