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回顾这一切的话,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造成康熙死在亲征噶尔丹的征程中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乱吃药引发的。
嗯……
这个理由好…别致。
但这是真的,“先知”是知道康熙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曾经得了疟疾,差点就挂掉了,当时药石罔效时,还是西洋药金鸡纳霜,把康熙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件事康熙在亲征前,也从“先知”那里知道了,所以就事先以防万一的准备了金鸡纳霜,然后,康熙果然得疟疾了。
金鸡纳霜得用,然而却没有起到“先知”所知道的效果,康熙的疟疾没有治好,反而加重了,导致康熙就那么驾崩了。
这听起来,不要太有戏剧性-吧。
可非要说的话,“先知”所知道的事情本来就是历史,谁知道历史到底是有多少真的,多少又是以讹传讹的呢。更何况这又不是历史上具体事件的复制粘贴,很多事情根本就没办法人为控制。
当然了,金鸡纳霜事故只是最突出的诱因。
另外还有其他的诱因,前面也提起过,噶尔丹吃了雄心豹子胆的在康熙巡幸塞外时,想来一次刺杀,虽然当时刺杀未遂,可也说明噶尔丹他确实是狼子野心,而他在得到一位谋士后,更是如虎添翼。
这次康熙亲征,噶尔丹那边的攻势就出乎意料的猛,大有要让康熙有来无回的意味。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得了疟疾,无疑是助长了噶尔丹的嚣张气焰,这无疑也让病中的康熙忧心忡忡。
算是心病吧。
“心病”有时候也是能杀人的,不然也不会有抑郁而终这个词了。
……这不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外忧内患下,康熙就含恨而终了。
太子爷当初接到这一消息时,整个人都沉寂了下来,然后他并没有在京城坐等皇位更迭,跟大臣还有宗亲们撕扯,而是假传圣旨(这事儿现在也死无对证了,更何况也没谁敢攀扯进来)率大学士阿兰泰、户部尚书马齐、礼部尚书佛伦等去往康熙扎营的地界。
过后,康熙驾崩的消息才渐渐传了开来。
当时先不说京师这边是什么反应,就是噶尔丹那边都要载歌载舞,对此表示喜闻乐见了。
打仗不如跳舞,不如跳舞= =
就是噶尔丹那位谋士,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他第一反应别是康熙诈死了!可转念想想,在这两军对战的关键时刻,康熙如果是诈死的话,可没有半点好处,这特么的太动摇军心了,毕竟康熙不是一般的将领,他是皇帝。
可这位谋士吧,怎么都过不去心里的那个坎,翻来覆去还是怀疑这条信息的准确性。所以就绞尽脑汁的想,康熙诈死的原因,这位谋士首先想到的还是康熙想要考验朝中众人和他的儿子们,想想看吧,这年代还没谁敢拿皇帝驾崩开玩笑,若是皇帝一死,下面的人肯定好的坏的不再遮掩了,这样的话,忠奸一看便知。
这大概就是帝皇心术吧。
这位谋士也是想得多,可不想得多怎么能当谋士呢,因而对康熙那边就颇有些投鼠忌器的意味,所以就想再观望观望。
这一观望就坏了。
嗯……太子爷来前线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这里不是说朝中重臣,还有随之而来的兵卒,而是他家太子妃也神不知鬼不觉的跟着来了。
然后吧,这两军作战,可没有说只能正大光明的来,不能使用阳谋阴谋的,不然兵法就不会那么大行其道了。不管怎么说,武功高手太子妃就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的,来到噶尔丹的营地,直接上手把噶尔丹给干-掉了,顺带噶尔丹亲随们也没有被拉下,其中就包括那位“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谋士。
……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等到其他人发现时,早已经晚了,而且他们的粮草也不见了。
说好的粮草靠烧呢?
这么一来,倒是两边都是群龙无首,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然而把话不能这么说,要知道康熙打噶尔丹,那是一个国家和一个部落在打——前面这么一个国家和一个不落竟然打着打着胶着了,就忽略不计吧——而且康熙和噶尔丹都没有了之后,清朝这边还有太子爷,可噶尔丹那边呢,他是有儿子,但他儿子不中用,更关键的是噶尔丹还有个野心勃勃的弟弟,做哥哥的死了后,这做弟弟不是要给哥哥报仇,而是想着怎么瓜分哥哥的部落……这样一来,人心其实就已经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