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之良缘_作者:梦里梧桐(123)

2019-02-25 梦里梧桐

  殷继东不料一个女子竟然有这样的心胸,不由得另眼相看,贾琮却是深知道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不是寻常闺阁女子,便也顺着她的话头劝解水溶,水溶也是性情中人,便渐渐开朗起来。大家都畅怀一饮,都喝得多了,回房去黑甜一觉,贾琮酒量很浅,到第二日醒来时,已经将近晌午。他还想着回请水溶和探春,兼为他们饯行,谁知出了房门看时,客栈里已经是人去楼空,只有蔡安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当院里负暄喝大茶。

  见贾琮出来,蔡安便连忙叫潘又安去端来酽茶,自己屁颠着紧忙送到贾琮面前,劝他喝了两碗,贾琮才觉得头疼得好些。蔡安便笑道:“三爷样样出色,可就是有一样不成——不会喝酒。”贾琮瞪他一眼,蔡安赶紧将笑话儿吞回到肚子里。

  贾琮便问道:“三姑娘和水爷走了吗?”蔡安连忙拿出一封信来,递给贾琮道:“一早就走了,还赏了我一锭银子的赏钱。真是个好人,可惜官身不自由,水爷说不及与三爷面辞了,后会有期。”贾琮一边看信,一边点头,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否则自己说些苍白无力的安慰话,也觉无趣。更何况,若说安慰人,探春比自己擅长得多。

  旁边倒茶的潘又安便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要回爷:殷先生也走了。”贾琮奇道:“他去哪里了?”潘又安道:“殷先生跟着水爷走了,他说水爷当年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如今水爷落难,他便要报当年的恩,做个清客相公,为水爷消愁解闷。殷先生什么也没拿,也没留信,只说三爷必不会怪他,就骑着他的那匹骡子,跟着水爷走了。”

  贾琮暗叹殷继东奇人奇事,本来自己这次回京,是要大大的保他一本,至少也要给他弄个七品的通判干干,前途可期,谁知这个人竟如此重情重义,功名于他如浮云,就这样轻轻拂去了。这样想着,便将叔叔贾政特意写信嘱咐的“不要与水溶有书信往来”忘到脑后,当即命蔡安裁纸,潘又安磨墨,自己动笔写了一副对联,联语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让潘又安快马加鞭赶上水溶,将这副对联作为临别赠礼给送去了。

  贾琮归心似箭,又赶了几天路,便到了京郊,按照朝廷制度,不敢先回家,投宿到城外驿馆,等待第二天进宫面圣,然后才能回家。当晚先派蔡安回家送信,再派潘又安去林府向林婶娘和林嘉蕤报平安。不到一个时辰,林嘉蕤就便服骑马来了,恰好蔡安也回来了,还拿着一个食盒,里面是精致的菜肴果品,另有一个衣包,袍服靴帽俱全,说是琮三奶奶吩咐的。贾琮心里一暖,赞道:“想的周到!”

  就在驿馆里,与林嘉蕤对坐小酌,畅叙别后京中诸事,兼议外省宦情。林嘉蕤用心点拨,而贾琮也是天生聪明,一拍即合,自不消说,贾琮渐渐对于为臣之道便有了另一层体会。

  第二日一早,贾琮到□□外递牌子请求陛见,皇帝看了他的奏折,见今春黄河汛期果然平安度过,圣心大悦,立刻传见,就在内阁,暖意融融,几个内阁相臣,全都老成持重的样子,见了贾琮进来,全笑眯眯的,知道这又是一个后起之秀。只有贾雨村,虽说面上是笑的,瞳孔却陡然收缩了起来,就像嗅到了危险的猫。

  第五十八回 君明臣贤兴利除弊

  贾琮款步走到内阁门口, 报名请入,皇帝命内监传话叫进, 贾琮端正容色, 整理衣帽,进门疾走几步上前跪拜:“臣贾琮叩请圣安, 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和煦笑道:“原来是我们年轻的河督回来了, 起来吧。爱卿此次居功甚伟,朕心甚慰呀!”

  贾琮刚要起来, 听到这褒扬的言语,连忙又跪下逊谢道:“这都是圣上化育天下之功, 兼之林相前任河督之时调度有方, 微臣只是奉旨按章行事, 恪尽臣职,何敢贪天之功?”听他应对得宜,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便笑道:“起来吧,赐座, 坐了说话便宜。”贾琮谢了座,一个小内监端来一个矮墩,贾琮斜签着坐了。皇帝便问起沿河民生疾苦, 以及物产、天气、路途等事,贾琮一一据实回答。

  在座的全都是见多识广的相臣,自然一听便知虚实——这个贾琮的确是深入民间,了解透彻, 体察民情民意,并且踏实能干,见识高明,并不是个虚比浮词的纨绔子弟。皇帝越听越满意,话题便又转到了治河这个要务上,这本是贾琮的本行,自然是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禀告圣上,今年侥幸天气回暖得早,且是由东向西,逐次升温,所以躲过了凌汛——以臣之浅见,这凌汛比桃花汛的危害要大得多,也不易防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