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之良缘_作者:梦里梧桐(43)

2019-02-25 梦里梧桐

  元妃是极聪明的人,自然便恍然领悟了祖母的意思,于是当元妃去皇后宫里贺年时,便恰巧遇到了梅翰林的夫人,元春便有意攀谈,说起自己的表妹宝琴许配给梅家的事,这本是家常话,皇后自然不在意,也动问了几句,其他人纷纷凑趣,竟让此事过了明路。梅家自是知道其中的厉害——以宝琴贵妃之妹的身份,梅家是再也不敢提起悔婚之事了。

  于是在贾母的巧妙安排之下,以一幅画就四两拨千斤地解决了宝琴的婚事,正月十六梅家就主动上门找薛姨妈来商量迎娶宝琴的事宜了,薛家自是欣喜不置。然而王夫人却从这件事意识到了自己那位贵妃女儿的效用,她心里清楚贾母是铁了心要将黛玉配给宝玉了,可是她自己是无论如何看不上黛玉病西施般的轻狂样子,因此思前想后,王夫人终于下定决心,自己趁着每月省亲的机会,便在元妃面前提起了宝玉的亲事。

  元妃却是个谨慎之人,并不轻下决断,只问:“宝玉的婚事,本应父母做主,只是宝玉得老太太疼爱,一向养在身边,恐老太太已有主张——只不知祖母意欲配给何人?”

  王夫人便叹道:“这正是我和老太太头疼的地方,如今老太太的意思只是亲上做亲,一来知根知底,二来与宝玉从小长大,孩子自己心里也都情愿,只是家里现有两个亲戚家的女孩儿都好,竟不知挑哪一个了——一是你林姑妈家的黛玉,一是你薛姨妈家的宝钗——娘娘省亲时也都见过的,故此想来请问娘娘的意思。”

  那元妃思量当初的情形,心中便有了计较:“这两个妹妹都生得好样貌,又教养得好才华,的确宜配宝玉,不过两人的性情似乎很是不同,黛玉灵秀,宝钗端庄,却不知母亲属意哪一个?”

  王夫人正等着这句话呢,当下便期期乂乂地说道:“娘娘说得很是,若是比模样、家世、灵性,两个姑娘不差什么,若是比性情品格,那黛玉就不及宝钗和气待人有尽让。且黛玉多病,那身子与你姑妈仿佛,都不像是多福多寿的。只是老太太明知宝钗更加稳妥,却因为黛玉是从小养在身边的,实不忍心把她嫁出去,才一直拖延到现在。”

  元妃却知道母亲此语太高了宝钗的身份,那黛玉家是世代列侯,书香门第,最为清贵的,甚至贾府都比不了,而薛家虽是官商,究竟沾了个商字,就高贵不起来。只是她归省的时候,命姊妹们作诗,也曾比较过宝钗与黛玉两人,觉得宝钗的应对更加称旨。尤其是后来她令宝玉作诗,旁边伺候的小太监回禀过宝钗给宝玉改避讳之字,而黛玉竟代替宝玉作诗之事,尤令她对黛玉有些不喜。她久居深宫,熟谙人情,便以为还是宝钗的为人行事可以襄助宝玉,自然是以母亲的话为然,于是说道:“既然如此,我便越俎代庖一次,下旨赐婚给宝玉和宝钗,这样祖母也不用为难,母亲也得称心意——便是祖母舍不得黛玉外嫁,家中现有几个弟兄尚未娶亲呢。”

  王夫人喜道:“就是娘娘说的这话。”当下母女两个计议已定,王夫人归家不久,元妃的懿旨也就到了:赐宝钗与宝玉结为连理。

  此事全是王夫人一人思量而为,贾府中人事先皆不知情,突然懿旨下来,全都被惊呆了。贾母正为宝琴婚事得谐一事高兴,正想着黛玉生日之时,与林婶娘计议宝黛的亲事,没想到元妃的旨意就到了,贾母被惊得几乎昏厥过去,然而当时只有接旨,过后她略一思量,自然就猜出了事情的头尾。

  只是贾母万万没有想到,从来都是不言不语的媳妇这次竟如此胆大妄为,在宝玉婚事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与自己较了劲儿,然而元妃之命却是无可转圜的,也只得先转过头来安慰宝玉。

  宝玉得了这个旨意,便如同轰去了魂魄般地病倒在了怡红院,两眼直愣愣地竖着什么话也不说,只在贾母去看他时,才哭着百般苦求祖母去求元妃收回懿旨,然而那里管用,贾母只得一面用虚言宽慰宝玉,一面将气恼都撒在王夫人身上。

  从宝玉那里一回来,贾母便叫过王夫人来说她:“你只以为我是偏心着黛玉,才想着把她配给宝玉,却不想想这样实是为了宝玉——林家世代列侯,书香门第,多么清贵,且现如今林家大爷正在熏灼之时,对于你老爷和宝玉也都有襄助。你再看看薛家,先不提有那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祸害了家业,只说官商的名分,也是上不得台面的,宝丫头虽好,怎奈究竟是商贾之女。何况林丫头当年我是应了她父亲的,才得到了林家的家产,全数盖了省亲的园子,如今你拿什么出来还给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