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慕良卿_作者:青茶木(177)

2019-02-12 青茶木

  直到他置身到汉营,刘邦亲力亲为,帮他安排护卫。

  “子房,此人名为西门厌,武功高强。今后贴身保护你,我也放心。”

  西门厌从帐帘后现身,垂手握剑,仍是没有表情的模样,只比往前更加沉稳。

  刘邦不知两人相识,仍然热情澎湃地介绍,“这位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张良先生,他对我尤其重要,你定事事谨慎,护他周全。”

  在刘邦麾下,西门厌的武功当数第一。刘邦没有留给自己,原因有二:

  一者,他这人有些狡猾,想让张良欠自己一个人情,日后伺机报答。

  二者,他也委实尊崇张良,兵马少了五千,军师可不能再出差错。

  “你怎会在这里?”

  待刘邦走后,张良定定看着眼前的男人,询问道。

  “巧合。”西门厌动了动嘴皮。

  张良从未见过如此拙劣的谎言,于是唇角一勾,道:

  “厌师兄的意思是,沛公与我一面未见却碰巧赏识我,你这仗剑天涯的剑客碰巧从了军,我初来乍到却碰巧得了武功最高的护卫?”

  他从前一笑,只让人觉得星辰灿烂,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来。现在他一笑,只山水明净,再烦扰的心见了也安静下来,温和舒缓。

  西门厌的神情稍有不自然,道:“不错。”

  顿了顿,又补充道,“你别瞎猜。”

  张良长长哦了一声,伸着懒腰往床边走,“你老是扯谎,害得我只好老是瞎猜了。”

  西门厌抱着沉戈,在帐门处立着,“你累了就睡觉,别东想西想,外面我守着。”

  张良耸耸肩,左右西门厌这样冷漠惯了,他也不多问下去,有些话不必说明,心照不宣便好。

  “子房。”

  张良冷不丁被这样一唤,回首望去,“怎么?”

  西门厌透过门帐的缝隙望着外面,头颅微偏,“你要做的事尽管去做,不用顾及其他。”

  譬如韩成意志不定隔两日唤他回去,譬如刘营里有宵小不服张良前来滋事,譬如哪日又来个不懂事的毛头小子,三两句提起韩非,说到他的伤心事又使他一蹶不振。

  张良看着他,眼神变得柔和,缓缓颔首,“好。”

  沉闷的号角响彻云霄,浓厚的硝烟穿荡山河。刀剑扼杀破晓的宁静,哀鸿唱碎伪装的祥和。

  被暴秦压迫了数年的民愤终于爆发,群雄揭竿而起,旌旗遍布田野。

  伐秦大军势如破竹,其中当数项羽建功最甚,刘邦紧随其后。项羽且不说,项氏后裔,自然能征善战。

  至于刘邦,倒颇应了人家口中的“野路子”,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却靠着一身本事和机遇,一步步爬到上头来。人家打仗都是越打人越少,他一路顺着张良的妙计,屡战屡胜,兵马还多了数几万。

  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击败秦军主力,秦名存实亡。

  在此期间,刘邦军队日益壮大,项羽开始顾及其势力,采取范增的建议,与刘邦约定:谁先率军攻进咸阳,谁便称王。

  这一招其实是个虚幌子,表面与刘邦称兄道弟,实则是测试他的衷心。

  张良认为,刘邦现在虽然实力不凡,但跟项羽对峙仍旧是以卵击石,故而应该先表衷心,歃血为盟,口上称兄道弟。

  这一步应对得好,降低了范增的疑心,杀手的刀姑且没有派遣出去。

  但事情发展到秦三世子婴投降,刘邦率先攻进咸阳,范增的杀心终于彻底被激起。

  于是,有了流传千年的那一场“鸿门宴”。

  “沛公,咱们先一步攻进咸阳,项羽定然心生不满,此时不但不怪罪,反而设宴款待,定然有诈。”

  刘邦当然也有察觉,手心里都是冷汗,“子房,若不赴宴,项羽必然拿此大做文章,两军交垒我定毫无胜算。若应邀赴宴,正中了他们的圈套,恐怕......九死一生。”

  张良想了想,刘邦此时的兵力十万,若要与四十万的项羽一战还不够火候,起码要养精蓄锐两年年。

  所以,宴,是一定得去的。

  “沛公莫急。项羽此人生性豪爽,若要除掉一人,断然就是大刀阔斧决战,不会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我想,鸿门宴多半是范增的主意。”

  刘邦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