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只坐着沉思,后面新郎新娘拜堂、行拜见礼,皆不过去看,只让贾兰过去悄悄看看新娘子是不是袭人。一时贾兰回来对宝玉耳语道:“新娘子果然是袭人。”宝玉一听,只觉头“嗡嗡”响,里面一片空白。
稍坐片刻,宝玉便说要回家去。二人来到门口,见了门口管事的,宝玉打拱道:“在下突然头疼难当,想早点回去。烦大哥得便时禀蒋兄一声。另请转达我对新人衷心的祝福。”那人笑道:“等我请蒋兄弟出来,哥儿亲自给蒋兄说为好。”宝玉忙道:“蒋兄现在正忙,不必为我去叨腾,你说一声便是了。”说完,和贾兰牵马回家来。
原来花袭人原名花珍珠,“袭人”这个名字是贾宝玉起的,只是在贾府中叫,回到家众人还是叫她珍珠。那蒋玉涵只是从薛蟠口中得知宝玉有个大丫鬟叫袭人,也并不知袭人就是花珍珠。
宝玉今见袭人嫁与蒋玉涵,也算是放心了。因想今日袭人和自己见面多有不便,就借故悄悄地离开。
宝玉回到家,只觉懒懒的,也不吃饭。王夫人见他面色苍白,满身酒气,就让他早点去睡。宝玉迷迷糊糊地睡去,一时醒来,嚷口干。宝钗忙进来给他倒了一碗茶。宝玉吃过茶就又睡着了。宝钗见宝玉吃完喜酒回来这番情形,只当是他吃多了酒,醉了,便也不多问。见他沉沉睡去,就出来了。
宝玉沉睡了一觉,次日早上起来,把昨天的事也就丢开了。吃完早点后,见宝钗进来,手里拿着几本书,宝玉忙站起来让座。宝钗笑道:“宝兄弟,我刚出去买东西,恰好碰到一个卖书的。我见这几本书甚好,你可能用得着,就买了来。”说着把几本书放到桌上。宝玉忙谢道:“多谢姐姐费心!”宝钗道:“你好好读书吧。我就不坐了,还要去准备午饭呢。”说着出去了。
宝玉看着宝钗的背影,心中暗自感慨:当日宝钗肌骨丰盈、雍容华贵,如今却是憔悴羸瘦、荆钗布裙,虽然气质美貌依旧,单看衣着却已与贫苦人家的姑娘无异。
宝玉感叹一回,回头看案上书籍,却是《尔雅》《文集》《楚辞集注》之类,便随手翻看一回。
且说次日邢夫人和王夫人又去探望贾赦和贾政。晚间回来,众人商议收拾腾挪房子,置办一点家具,准备贾赦和贾政回来时居住。
因几个姨娘早已离去,两院中空出几间房来。宝玉和贾兰便请泥水工匠来刷墙平地、按桌放椅。又过了一个多月,李纨、宝钗、宝玉等又腾挪妥当。
九十三回 一条汗巾双奴结蒂 两番悲剧二宝成亲(二)
转眼到了七月,这日早上天刚蒙蒙亮,邢夫人、王夫人、贾宝玉、贾兰便雇了两辆车去刑部大牢接贾赦和贾政。四人等到晌午,方见贾赦和贾政蹒跚着从狱门出来。
只见贾赦和贾政都老态龙钟,散披着头发,胡子拖到胸前,头发和胡子已经全白了。贾宝玉和贾兰忙跑上前去请安。老少几个都悲喜交加,不禁相持哭泣一回。
一时哭毕,宝玉和贾兰方慢慢地把贾赦和贾政搀到车上,又扶邢夫人和王夫人上车,然后每人赶车一辆车,缓缓地回家来。
晚上王夫人等都过东院来,大家聚在一起,齐贺贾赦贾政平安归来。因贾赦和贾政年迈,更兼在狱中久病,羸弱不堪,故众人敬酒毕,又略坐一会,就都散了。
贾珍的几个妻妾因受不了寒酸清苦,早已另择出路而去了,如今只剩下尤氏。尤氏见二位老爷皆平安回来,贾珍还杳无音信,心中不免焦急,又托贾蔷去想办法打探消息。
坎坎两三年的时间,贾政像老了二十岁,走不了一射之地就喘的上气不接下气。回家后,第二天挣扎着去祭奠了贾母等,回来后就每日只卧床将养。
贾政自觉所剩时日无多,不禁黯然伤神。想到宝玉和黛玉不幸的婚事,更是潸然泪下。如今黛玉已去,宝玉年龄也大了,眼见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还是早日给宝玉寻一门亲事为好。
晚间,贾政给王夫人说了自己的忧虑。王夫人道:“老爷说的极是。如今老爷已经回来,就可张罗这件事了。”又道:“不知老爷可有看中的人?”贾政道:“要是能把宝钗说给宝玉,倒是一门好亲事。只是如今我们这样的光景,不知姨太太能否同意。”王夫人道:“妹妹不是那嫌贫爱富的人,想来是不反对的。只是不知道宝钗心里怎么想,不知道她愿意不愿意。”俩人商议了一回,王夫人道:“我先去妹妹哪儿探探口信,要是妹妹没有意见,她自然会悄悄问宝丫头。”贾政道:“那就这样吧,先探探口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