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暗思,陶墨又咳起来。老陶四下里看看,说道:“这样的亭子,附近必有小庙或道观,修这种亭子是供上香的人歇脚用的。果子你往远处瞧瞧。”
果然有道观,道人很热情,点起火盆,倒上热水,问他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陶墨呃了一声,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老陶代答道:“我们从西北来,到丹阳县去投亲。”
道人颇为诧异:“听你家少爷和书童是京城口音,还以为你们自京城来。”
老陶笑道:“少爷和书童常年在书院,跟夫子学得一口京城官话。”
道人恍然道:“原来如此。去丹阳投亲是要继续求学么?”
陶墨几不可见地点点头。
等道人走了,老陶道:“少爷,我知你不擅说谎,但有些事情,能瞒着最好。丹阳虽远,毕竟在官场,如果不藏着往昔的踪迹,只怕很快被三年前那些人知晓。那顾环坤见过你,而且他现在已经升为丞相,虽说你现在的容貌和过去大不一样,但若是他知道了你是京城人,或者知道了你过去的名字,再加上两分眼熟,很快就能猜出你是谁了,他一旦知道,连史两家也很快就知道了。”
陶墨点点头:“我知道了。该怎么说,你教我。我以后会注意的。”
郝果子恨恨道:“顾环坤这个昏官,怎么还能做丞相?!当年都是他害死老爷!”
老陶制止他:“不可这样说。老爷是受连箭牵连而死,但那连将军与顾环坤本是一派,何以顾环坤非要置连箭于死地?这其中必有咱们不知道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史太尉权势太大,皇上受史太尉所迫,授意顾环坤如此断案。”
陶墨道:“连大哥是冤枉的,爹爹更是冤枉的。顾环坤清名在外,却枉杀好人,可见清官不一定是好官。我——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官,不使一人蒙冤!”
他说话的声音不大,但非常坚定,好象在发誓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
16时还有一次更新。
第9章 第 9 章 重生 1
一打开门,灰尘纷然杂下,众人不由得都后退了一步,陶墨还用袖子捂住口鼻咳起来。
师爷有些尴尬:“这个,确实没有想到大人这么早来,所以没有打扫。请大人见谅。”
老陶道:“师爷客气了,马上要过年了,是我们来得晚了,让师爷一直守侯在这里等待交接,辛苦师爷了。”
说着拉住师爷的手,好似感谢一般,却悄悄地往师爷手里塞了一块银子。
师爷一怔,但随即不动声色地收进袖中,从容道:“大人若没有什么事,不妨随金某将手续交接,金某也可回家过年去了。”说着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陶墨请他先行,两人来到书房,金师爷将官印等物交给陶墨。陶墨是第一次当官,对这些全然不懂,金师爷给他什么,他就接什么。接完了,懵然不知该做何反应。
金师爷见他没有反应,有些不悦:“请大人在此签字。”
陶墨“呃”了一声,满面通红,忙将手中物品交给郝果子,拿起笔来签名字。写陶字的时候很顺手,写墨字的时候却停顿了一下。
金师爷接到手中,感慨道:“大人这名字没有姓写得好啊!”
他本是无心之语,陶墨却心虚得紧,讷讷说不出话来。
金师爷见他木讷不通世故,微感失望,便告辞道:“既然手续已经交接完毕,金某就告辞了,大人旅途劳顿,也好早些休息。”
陶墨本来就紧张,见他要走,顿时有一种终于不用跟官场中人打交道的如释重负感,不由自主地就松了口气:“我送送师爷。”
金师爷见自己要走,陶墨不但不挽留,还长出一口气,分明是盼着自己早走,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此刻不留我,也不知在这满是讼师的丹阳县能待几日?前一任张县令被讼师们活活气死,难道你想蹈他覆辙?
脸一沉,拂袖而去。
老陶将房间里大概打扫了一下,将行李放下,就来书房寻陶墨。见到陶墨跟郝果子两个在,不见金师爷,颇为诧异:“金师爷呢?”
“走了。”
“走了?”老陶大惊,“少爷你为何不将他留下?”
“他家不在县衙啊!”
“少爷!”老陶直跺脚,后悔刚才急着打扫,没有跟来书房,“县令都是需要师爷来帮助处理公务的。再说你是初来,对于丹阳一无所知。这金师爷是本地人,熟知丹阳事务,正是你的得力助手啊!为何你不请他做你的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