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背着身子,长发曳地,遗世独立。
孙婆婆那肥硕的身子重重地跪在了地上,即便小龙女没有看到,她还是固执地朝小龙女磕着响头,足足磕了有十多个,最后润玉和杨过同时搀扶,她才重新站起来。
“姑娘是世上最好的姑娘……”孙婆婆转身带着两人走入出墓的密道,低声叹道,“老婆子走啦,今生不再见啦。”
过了一会儿,幽暗的墓穴中,传来了老人沧桑的歌声,唱着唱着,那声音竟听着一点也不沧桑了,反而极为动听、极为感人,能够唤起每个人内心都有的柔软的一面。
初三初四眉毛月,十五十六大团圆。
十七八,坐家弯,十八九,坐家守。
二十强强,月上一更。廿一难算,月上更半。
廿二三,月上山头中半担,廿五六,月上山头炊饭熟,
廿七八,月上山头杀只鸭,三十夜,婆婆出来讨月亮……[1]
乡音绵绵,大概就是孙婆婆哄幼年时的小龙女睡觉的儿歌。
润玉听着听着,心中竟然升起了浓浓的羡慕之情。这世道好生无常,亲人可以成为仇敌,而两个非亲非故的人之间却可以产生这样的亲情。
杨过拉了拉润玉的袖子,小声问:“哥哥,你刚才怎么不跟龙姊姊道别?”
润玉道:“左右以后还能再见。”
杨过疑道:“可刚才龙姊姊不是说了……”
此时,润玉正好踏出了离开古墓的最后一步,习惯了古墓中的幽暗,外面的阳光格外刺眼。润玉眯了眯眼,不容置疑道:“我说能见,就必有重逢之日。”
[1] 温岭地方童谣,《算月歌》
☆、天劫其五
三人离开终南山后,孙婆婆用古墓里带出来的金银细软当了些钱,在驿站租了三匹马。三人骑上马后,并不着急赶路,反而刻意让马走得慢些。可无论马儿的脚步多慢,分别迟早会到来。在遇到的第一条岔道前,三人驻马,终还是到了依依惜别之时。
杨过与孙婆婆走岔道北上,去襄阳投奔郭大侠夫妇。这一老一少共同经历生死险境,性子也投缘得紧,短短两天就亲如祖孙。杨过本想问润玉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去襄阳,但终究作罢。杨过是何等聪敏,他知道润玉是有意不说出真实来历,他自是不介意,但他的郭伯伯和黄伯母则一定会追问下去,尤其黄伯母七窍玲珑,到时候免不了要猜疑。让润玉这般英才跟着他一起寄人篱下,反倒是辱没了润玉。
杨过喊道:“哥哥,咱们就此别过。你以后倘若遇上什么困难,可以来襄阳城找我们。我伯父郭靖郭大侠在江湖上威望极高,也最是惜才。”
润玉看着少年鲜活的面孔,忽然明白了少年的可贵——因为谁也不知道少年今后会变成什么样子。遂低头一笑,说道:“润玉不去投奔什么郭大侠。我若遇到了麻烦,可否报上杨过大侠的名字呢?”
“呀,我杨过现在还是无名小辈,不过……”少年一顿,眼里一片灿烂,抬高声音,“我会努力做到的!三年、五年后,我要让杨过这个名字传遍江湖!对了,哥哥你呢?你今后打算怎么活?”
“我?”润玉敛眸,隐去眸中迷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自从他亲手杀死了锦觅,他的心好像也渐渐停止了跳动,他竟没有考虑过杨过问的这个问题。
孙婆婆道:“过儿,你就别问了。润玉公子这般人物,无论去哪儿,都能过得好。”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归途不定,前路无边,此情此景,教男儿肝胆生侠气。
男子之间道别,总不能扭扭捏捏的。杨过一改往日顽皮少年的形象,在马上对着润玉长揖道别,而润玉也俨然忘却了天帝的身份,回以一揖。
润玉目送两匹瘦马渐行渐远,只听孙婆婆憧憬着过几年八十大寿,再回来终南山望望小龙女。润玉叹了一口气,他神力被封印,然仙魂在身,是以看得到年迈之人的寿象,在他第一眼看到孙婆婆的时候,就已经看出她阳寿将尽,怕是撑不过一年。但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年,回归自由,她至少是快乐的。
来到人间的这段时间,与万寿的天帝来说,不过是须臾。可润玉隐约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和这具身体一样,获得了新生。
他原以为世人本质皆凉薄,而人的那些感情不过是浮于表面的热闹,因而刻意追求太上忘情。可是,这两天他亲眼看到小龙女与孙婆婆的主仆之情,孙婆婆与杨过的莫逆之交,产生了动摇:世间万千种情感,亲情最为长久,细水长流,绵绵不断;爱情最为浓烈,如岩浆喷涌而出,摧枯拉朽,爱恨一念。与这两者相比,主仆之间的情谊、陌生人之间的情谊向来不被人所提及。润玉恰恰被前者伤得最深,却又在后者身上看到了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