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如果的事_作者:是是非非是非(262)

2018-12-01 是是非非是非

  农心杯第二阶段结束后,在开过擂台赛检讨会,一起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之后,王星和华松力就开始了类似这般的特训。

  虽然第三阶段的首日是韩国队率先进行挑战,目前也还不清楚到时候会派谁上场,不过即使派出的是主将徐彰元,也不能肯定他一定能拦住sai连胜的势头。而且一旦主将落败的话,剩下的选手就更没有争胜得可能了。

  因此,韩国很有可能先派出至少一名棋手去试探或者说去消耗sai的精力,为之后比赛的胜出增添筹码。

  既然只是消耗战,那么势必无法成功将sai拦截,所以,王星他们一定会与sai进行正面交锋。

  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第三阶段首场比赛的胜负尚不可知,他们就进入了全力备战之中。

  首先就是研究sai的棋谱了。毕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王星他们现在很庆幸sai的活动场所都固定在网路上,围棋之神的网站上又恰好有sai的棋迷们整理好的棋谱,所以想要收集sai的棋谱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sai是像日本大部分职业棋士那般大多时候只活跃于国内围棋比赛中的话,那就难办了。

  日本有许许多多的围棋大赛,而且这些围棋赛大都是新闻单位尤其是报社举办的,东京的几大报纸都办有自己的围棋大赛:如《读卖新闻》举办的“棋圣战”,《朝日新闻》办的“名人战”,《每日新闻》的“本因坊战”,等等。

  虽然有如此多的比赛,然而日本的报纸却只刊登自己办的围棋赛的消息和棋谱,对于其他比赛要么不报,要么顶多只有一条简讯而已。这样一来传播渠道就显得狭窄许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在日本刊载棋谱是专利,别的报纸不好问津。

  棋谱的整理工作杨海主动揽过去了,毕竟在计算机领域他比其他人要擅长得多的多。

  除了尽可能多地搜集棋谱之外,他还初步分析了sai的下棋规律。比如sai特别喜欢以秀策流开局,如果是由他执黑先行的话,第一手他几乎都是下右上角小目。

  棋谚中有“金角银边草包肚”的说法,所以棋手们起手大都是先占角侵边,很少有先在中央打主意的,sai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许多常用定式也都与小目有关,如小飞、尖等。

  sai的棋谱整理好之后,王星和华松力两人就开始下功夫研究sai的棋了。

  尽管两个人的家就在棋院附近,不过,为了不受纷扰地专心准备,他们两人就又住进了棋院。

  当然,棋院对于两个人也是一路的开绿灯,比如两人都是单独使用一个房间,房间内配备有棋盘和电脑等物品,训练方面担任教练的李老师将高段棋士分成两组全力配合他们的备战,为了缓解压力棋院还在地下室开设了能够打乒乓球或是唱歌的放松场所,等等。

  不过,赛前的这段时间单是用来钻研棋艺还显得有些紧张,他们连休息都顾不上,更不用说去放松心情了。

  由于sai不仅极其熟悉过去的定式,对于新内容他现在也掌握得很熟练,因此,要想打败sai就只有创造出新的定式了。

  在研究棋谱的同时,两个人会在心里不停思考着常规应法之外的应对办法。一旦想出什么棋着来,他们就会立即在棋盘上摆一摆,仔细地权衡利弊。白天的时间不够了,他们就利用晚上,有时候甚至半夜已经睡下,忽然想到一个变化他们就会又爬起来在棋盘上反复摆。

  每一个在头脑里闪现出的想法,他们都会摆出成百上千个变化来,以确保计策的万无一失。

  有时候他们还会请队友模仿sai的棋风与自己对局,进行接近实战需要的训练。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最近忙碌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周末结束前会努力码出三章内容的,嗯!

  第113章 被狙击的sai

  既然是“知己知彼”,那么在研究sai的棋谱并制定对策的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强化训练,做到“知己”。

  那么,王星和华松力的围棋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呢?

  答案是——布局。

  其实不单单是他们两个,不少中国棋手也都不怎么擅长布局。这或许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了。

  毋庸置疑,围棋是源于中国的。自尧舜时代起,围棋历代相传,到了清初康乾年间棋艺达到高峰,国手迭出,留下名谱甚多。后来,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棋运随同国运一起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