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我自然是放心的。但是我就怕姨妈那边先把妈给说服了,再背着咱们做出些什么事来,到时候反而让咱们家坐蜡。”她招手,让柳五儿凑到自己跟前,“这些天你多去那边逛逛,盯着些这府里的风声,看看这府里的人对咱们都是个什么态度和说法……”
“姑娘。”柳五儿犹豫了一下,见宝钗眼风扫来,催促她快说,这才开口继续道:“这府里对咱们,对姑娘您的态度倒是不错,经常有小丫鬟说您和蔼可亲,优雅大方,比……比林姑娘要强呢。”
“什么?”宝钗一愣,随即肃着脸色问柳五儿,“这话是你偶然听见的,还是不少人都这么说?”
柳五儿原本的目的,也是当着宝钗的面把这事挑破,一来是明着告诉宝钗她姨妈背后的所作所为,二来也是想借此试探一下宝钗,再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无心嫁入贾府。“不少人都这么说呢,都说喜欢过来找姑娘一起玩……不过咱们住在这梨香院里,可看不见有什么人过来玩啊?”
“是啊。”宝钗的眼底闪过一抹怒意,“哪有什么人过来玩?还让咱们家平白与人结怨!”
看起来,荣国府内宝钗和黛玉两人风评对比天差地别这事,背后倒是真的没有薛王氏和宝钗的影子。
不等柳五儿开口,宝钗又冷着声音道:“那林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我也听妈说过,林姑娘的父亲是两淮巡盐御史,是皇上心腹里的心腹,我原本还想着林家对我进宫一事上或许还能有所助益——现在还谈什么‘助益’?林姑娘写信回家的时候,若是透出半点话锋,人家不想办法拉我下来就已经是高抬贵手了……”
宝钗越说越气,但是说来说去,却没有一句话指明这件事的幕后推动者是谁,想来,结合今天薛王氏告诉她的那些话,她也已经猜出来这些风言风语是出自谁的手笔了。
柳五儿也不好明着说王夫人和贾府中人的不是,只好从旁相劝,再相机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只求宝钗从此都远着贾府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87章 莺儿(8)
自从柳五儿把荣国府内下人们之间传的那些话告诉宝钗,宝钗生气之余, 也渐渐对“和黛玉修补关系”这件事上了心。她又眼色很快, 心有灵犀, 很快就发觉了黛玉和宝玉间的那一点不同,再联想起王夫人的那些心思, 从此愈发远着宝玉。
反而时常送些小东西,或是关心一下黛玉的身子,趁宝玉不在的时候过去寻黛玉说话玩耍, 两个姑娘都聪明伶俐, 又都很有才气, 虽然差着两岁的年纪,但是聊起天来却很投缘, 很快就关系亲密起来。
宝钗既懂得疏远宝玉, 又和黛玉关系日渐好转, 贾母看在眼里也感到非常满意, 对宝钗的态度也更和善了。
虽说出发点略显功利,但是宝钗会想着和黛玉搞好关系, 柳五儿还是很喜闻乐见的。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宝钗, 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黛玉——柳五儿总觉得, 黛玉之所以一心系在宝玉身上,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黛玉见过的、认识的好儿郎太少了。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在贾家之内,宝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而黛玉长大后, 身边又没有至亲肯为她筹谋,有一个贾母, 还是一心只想撮合她跟宝玉的;另外认了干亲的薛王氏——她自己还一门心思想把亲女儿宝钗嫁给宝玉呢,更不可能为黛玉筹谋到什么好亲事了。
当然了,就算从现在开始宝钗就和黛玉交好,也不代表她就能帮黛玉筹谋出什么好亲事了。但是,起码,柳五儿觉得宝钗可以稍微对黛玉产生一点影响,让她看到身为士族贵女能走的一条不一样的路。
就算黛玉现在不想走这条路,但是谁知道她未来会不会想要走别的路呢?首要前提还是黛玉先能看到一条不一样的路。
不想宝钗和黛玉刚刚亲密一些,就到了年底,林如海写信过来,说自己病重,要接黛玉回去。黛玉一走,宝钗和三春也不甚投缘,就也不怎么往贾府那边去了。
这么消停着过了年——虽然说是“消停”,但是宝钗和柳五儿都一心盯着宫里的消息,安静等待的时候也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浮躁,柳五儿又一直盼着柳湘莲能送些消息进来可惜直等了好几个月,那人都音信全无。
不只柳五儿在念着柳湘莲,薛蟠也一直想着自己这个结拜兄弟呢,过年的时候还和薛王氏提起来,说原本还想着过年的时候能去柳家拜年,或是邀请柳湘莲过来做客,没想到进京之后,反而一直没听到柳湘莲的消息,不知道人在哪里,很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