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林家小辈,黛玉没有站在垂花门处迎接,已经是颇为失礼的表现了,更不能大喇喇地坐在正院堂屋里等长辈上门。她连忙起身,让柳五儿帮她打理了一下衣裙,才扶着柳五儿的手,在宋姨娘的陪同下,出了堂屋,直接站到了院子中央。
不一时,管家娘子魏大娘侍奉着一位看上去非常板正严肃的中年妇人穿过穿堂,走了进来。宋姨娘悄悄一拽黛玉的袖子,黛玉才深吸了一口气,朝着那位中年妇人快走了几步,款款下拜行礼,“黛玉见过宗房二伯母。”
宗房二太太严肃的面容中也带上了几抹和善,她微微一点头,伸手扶起黛玉,“侄女不必如此。”
黛玉顺势起身,在众人眼神的鼓励下引着宗房二太太进了堂屋,又请宗房二太太坐到太师椅上,自己只坐在两侧的交椅上相陪。宗房二太太让出东面的位置,当仁不让地坐在了西面的太师椅上,一脸俨然地喝了一口宋姨娘亲自端上来的茶水。
有宋姨娘、魏大娘、还有柳五儿帮衬着,黛玉招待宗房二太太的时候也算得上进退有据,至少没有丢了林家的脸,也没有堕了京城国公府嫡亲外孙女的名头。
在短暂的寒暄之后,宗房二太太主动露出了自己的来意:原来,在今年春天的一场殿试中,宗房二房的独苗苗林五爷竟然有幸中了二甲传胪,已经定下了进翰林院供职。这一次是回乡祭祖,顺便接寡母进京奉养的。
这位宗房二太太,娘家姓陈,也是京城一户官宦人家,听闻黛玉说起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都在京城的外祖母家生活,不禁勾起了对娘家的想念之情,“从出嫁到如今,我也有近三十年没有回过京城了。”提起家乡,林陈氏的语气里也带上了些许唏嘘,倒是让她多出了一点人气,“若不是栖儿这次进了翰林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对于黛玉来说,京城却又比不上她从小生长到大的江南了,而且她对京城的了解,也仅限于贾家的范围之内——而且基本上就是荣国府的那一点地方,连宁国府几乎都没去过,因此对于林陈氏的感叹之言,也只能随口附和几声,多的却说不出来了。
好在林陈氏的唏嘘之意很快就平复下来,呷了一口茶,又抬头细细问起了黛玉的日常起居——这就展现出她身为长辈对小辈们的爱护了,又说早就听说黛玉自小身子骨若,从老家带来了不少珍贵补身子的药材云云,还告诉了黛玉几个补身子的汤水,让黛玉听了大为感激,恨不得立时就吩咐厨房煮来,送去给林如海喝下。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
第125章 紫鹃(4)
喝茶闲话的时候还好,等到了用晚饭的时候, 黛玉可就真的无话可说了——好在林陈氏吃饭的时候也一丝不苟地遵循着“食不言”的规矩, 两人默然无语地对坐着吃过一顿饭, 虽然略有些没滋没味,却也没让黛玉露出在交际上的不足来。
之后的几天, 黛玉和林陈氏也一直没有机会深谈——只偶尔在林如海屋里见上一面,林陈氏身为寡妇,林如海纵然病重, 她也不好时常过去探望。而她住的客院, 黛玉也不方便日日过去走动, 只偶尔遣柳五儿或是雪雁过去代为请安,聊表心意。
宗房二房一家人所居的客院, 是一座二进小院, 母子二人一前一后地住着, 倒也便宜。他们又和贾琏暂居的院子比邻, 据说近来林家宗房的林五爷倒是和这位荣国府的琏二爷颇有了几分交情。
这些,都是柳五儿跟着林家的管家娘子魏大娘去拜见林如海的时候, 从魏大娘口中得知的。魏大娘对贾琏评价一般, 但是对这位林五爷, 确实称赞连连,“是个灵醒人,虽然中了进士, 还是二甲传胪,待人接物还是非常谦和, 一点没有傲气——却不是没有傲骨,面对着荣国府的琏二爷,也不曾跌了咱们林家的气度,咱们家老爷对五爷也是称赞有加,只见了一面,就说林五爷未来必是有一番大作为的!”
柳五儿抿着唇微笑着跟在魏大娘身边,心里却不住地琢磨林如海让魏大娘把自己叫过去的缘由——还是避着黛玉把自己叫出来的,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
黛玉的院子和前院隔着一段距离,却也不至于走上半个时辰,魏大娘纵然健谈,又心疼黛玉,有心拉扯柳五儿一把——在她看来,紫鹃这丫鬟虽然是从贾家跟过来的,但是为人能干灵醒有良心,教好了,日后若能长长久久地服侍黛玉一辈子,那肯定是一个大助力——可惜,再长的一段路也总有个尽头,直到走到林如海起居的院子里,魏大娘终究也没有说明白林如海把她叫过去,到底是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