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唯我煌煌大唐_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503)

  就在伍秉鉴暗自思量的时候,就看见老亢头的儿子亢不悔急急忙忙地从外面一路小跑地过来,一进门就高声道:“爹!诸位相与!大事!大事!朝廷,朝廷给了那些匠人官身!”

  在座的人立刻跳了起来。

  老亢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那旱烟的火星子已经燎了身上的鹤氅。

  他用根本不像他这个年纪的老人的速度飞快地窜到了门边:

  “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爹!朝廷的新政!说是有本事的匠人,就是能修新式纺纱机的那种,那样的匠人,根据本事的不同,分别享受正九品和从九品官吏的待遇,有专门的绿色袍服穿,还有基础俸禄,九品官吏该有的,他们都有。”

  老亢头一听,立刻长叹一声,道:“满人重商人,许我们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做官,可是如今的朝廷,竟然直接……”

  老亢头说不出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

  这九品的官身,可是比那些衙役、捕快等皂隶还要高一等呢。要知道,从大明开始,衙役、捕快等皂隶都是贱籍都是下九流,一样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亢不悔道:“爹,不止如此。诏令上还说了,衙役、捕快等皂隶虽然是不入流,但是依旧是吏,是朝廷的基础官员,虽然没有品级也不能穿绿色的袍服,但是一样享受从九品官吏待遇。不过,诏令上也说了,以后,这皂隶也再是世袭的了,一样要考试。”

  “真哒?”

  “可不是真真的。”亢不悔从自己的靴筒里面取出几张纸道,“那诏令,晚辈都抄写在这上头了。”

  老亢头一听,立刻夺了过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不过是几页纸,又是用毛笔抄写的,字很大,看着多,其实没几页内容,可就是这么几张纸,却在这些商人们中间宛如珍宝一样,被仔细地传阅了一遍。

  良久,才听常彪一声长叹:“果然是新朝新气象啊。”

  众人齐齐地,点了点头。

  在今天之前,他们何尝想过,这皂隶竟然也有了翻身的一天呢?

  第270章

  因为这道诏令,最终导致了伍秉鉴跟这些晋商的聚会提早结束。立刻晋商会馆的时候,伍秉鉴坐在马车里面,一声不发,连他的长随和车夫都小心翼翼,生怕坏了他的好心情。

  而伍秉鉴,经过半个时辰的思考之后,终于下了一个决定。回到客栈,他好好地把自己收拾了一番,沐浴更衣,甚至连头发都洗了,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宣徽府衙门口等着了。

  辰时一过,宣徽府大门就开了,然后,一个小吏走过来,问明了他的来意,就把他领到了负责招商的相关官员的桌子前。

  伍秉鉴表面镇定,实际上很紧张,尤其是看到那小吏还给他倒了水,他更加紧张了,只是面上不显而已。

  不是伍秉鉴说,从他在宣徽府大门口等着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这宣徽府衙门上上下下的态度都很好,好到了他心里发虚的地步。

  以前,他跟满清的那些官员打交道的时候何尝有过这样的体面?可就是这平白无故的、天上掉下来的体面,才让他如此地不安心。

  伍秉鉴暗暗地给自己打气,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那负责的羊姓官员也利落,取过一份表格,让伍秉鉴填写。虽然那表格的空格倒是不大,但是,伍秉鉴担心的,却是自己的籍贯,以及自己的目的。

  果然,填好表格之后,那官员一看,就皱起了眉头,道:

  “嗯?先生来自广州?”

  “是的,大人。”

  “那先生是想要在广州开设纺织工坊吗?”

  “是的,大人。”

  “如此说来,先生是想要在两广之地养羊喽?”

  伍秉鉴连忙道:“不是的,大人。小人尝听说过,欧罗巴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而天竺距离两广很近,不说在两广种植棉花的本钱,就是从天竺进口棉花,也是有利可图的。”

  那官员这才笑道:“伍先生很敏锐。不错,天竺的长绒棉举世有名,但是,天竺人在某些方面实在是太懒散了,而且他们对女人的约束和歧视非常多,因此,在那边设立工厂,麻烦多多。你若是要在两广开设纺织工坊,宣徽府的确可以提供支持。这份文件你且拿着。回到广州之后,去当地的宣徽府衙门,他们会告诉你,要在两广开设新式纺织工坊需要作哪些准备。毕竟,两广每年的暴风雨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