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家当然不会知道皙华夫人因着欢宜香的缘故终身不孕,还奢望有一天她诞下皇子。这次玄凌没有拒绝,反正太医院都长着同一条舌头,那名医也有家人,再尽心竭力为皙华夫人诊治也是无用的。
那名医也是聪明人,把皙华夫人骗得团团转,离宫时还带了许多贵重赏赐。不过只待慕容家一倒,他也就无福消受了。
日子这样悠游的过去,时光忽忽一转,宫中的生活依旧保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任凭皙华夫人占尽风头,百般承恩,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去招惹她。后宫在皙华夫人的独占鳌头下,维持着小心翼翼的平静。
而在这平静里,终于有一石,激起轩然大波。乾元十四年六月,方顺仪被诊出有孕两月,加封容华。
淳儿年纪小,于今尚不足十六,本人又活泼好动,玄凌格外担心些,特特下旨让她搬去玉照宫嘉和堂居住,既临近眉庄的存菊殿,也可由同住玉照宫的刘德仪就近照顾。
幸而她体质强健,胎气还算稳固。甄嬛算算时日,担心悫妃会把恬嫔的那份夹竹桃用在方容华身上,便在某一日,于悫妃宫外的夹竹桃林中“偶遇”了悫妃。
甄嬛支开了宫女,只对悫妃说了一句:“我大周从没有嫡长子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继位的规矩,悫妃娘娘便放心让旁人抚养皇长子?”
自此,悫妃彻底打消了自杀以保皇长子储位的想法。未免皇后对悫妃生疑,甄嬛故意让一个贵人把手伸进了玉照宫,然后向玄凌揭发,玄凌一怒之下派温实初太医日日守着嘉和堂。悫妃无从下手,皇后也无可奈何。
而从这时起,悫妃逐渐成为皇后和甄嬛之间的中立党。她渐渐不一味地依靠皇后,而是私下里自有一套主张,但悫妃胆小实诚的形象深入人心,皇后竟未曾发觉。
对此,甄嬛并不担心,毕竟家中式微又无皇后提携的悫妃,实在不是甄嬛和眉庄的对手。
和方容华的孕事一起传来的是宫外闹旱灾的消息。社稷农桑是国家大事,玄凌和皇后都不免忧心,决意出宫至天坛祈雨,再去甘露寺小住几日为社稷和后宫祈福。宫中诸事,被交给端睦夫人、敬妃主理,甄嬛和眉庄从旁协助。
为免皙华夫人惹是生非,也防止慕容家和汝南王借机生事,玄凌思前想后在祈雨小分队里加上了皙华夫人,以示龙恩浩荡。向例这种事唯皇后才有资格,不过非常时期非常手段,皇后只能微笑接受。
但甄嬛能感受到计划生育队队长——皇后的遗憾,毕竟不能趁此机会把皙华夫人留在宫里祸害嫔妃顺便打掉方容华的龙胎,实在太可惜了。
☆、汝南之祸
玄凌一行人不过十余日间,便从甘露寺回来了——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因着皙华夫人随行的缘故,慕容家纵有微词也不敢轻举妄动。
升为莞妃的甄嬛协理六宫也更加名正言顺,不过她知晓自己资历不足,每日只安心侍奉玄凌、照顾予泽,很少主动插手六宫事宜,多是听凭端睦夫人和敬妃排布。太后闻之也颇为赞许,几次遣孙姑姑到柔仪殿探看予泽。
而就在后宫平静祥和、甄嬛荣华得志的时候,前朝却渐渐地不太平了。
主因自然是汝南王。慕容家因着皙华夫人,又被玄凌的荣宠砸晕了头脑,对汝南王频频想要谋反的举动不甚赞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慕容家所求的满门荣耀,皙华夫人自然在这个“满门”之中,若是谋反,皙华夫人难以活命。可汝南王不同,他要的是皇位,皙华夫人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是死是活并不重要。
加之甄家那里时刻有甄嬛传递消息,沈家也在地方盯着,早前埋下的钉子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慕容家和汝南王之间充当了反间的间谍。
汝南王许也是太狂妄了,在早朝时不仅迟到且戎装进殿,比书中还提前了几个月。这是很不合仪制的,朝殿非沙场,也非大战得胜归来,以亲王之尊而着戎装,且姗姗来迟,不过是耀武扬威而已。玄凌还未说什么,言官御史张汝霖便立即出言弹劾,奏汝南王大不敬之罪。
汝南王为朝廷武将之首,向来不把开口举笔论孔孟的文臣儒生放在眼里,因此朝中文臣武将几乎势成水火,早已各不相融。而言官有监督国家礼仪制度之责,上谏君王之过,下责群臣之失,直言无过,向来颇受尊崇。
汝南王生性狷介狂傲,何曾把一个小小的五品言官放在眼里,当朝并未发作,可是下朝回府的路上把张汝霖拦住,以拳击之,当场把张汝霖给打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