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_作者:卞时雨(18)

  罗怀秋没往哪里多想,只管高高兴兴地吃饭。

  饭后婆子已经将路上的雪扫净了,罗怀秋走得小心一些,也没沾上多少雪。见天气还好,罗怀秋就顺道去了于氏的雁芙阁。于氏正在前厅对账,年关到了,下面铺子庄子的掌柜庄头都来汇报。

  罗怀秋就在于氏的内室里看瑞雪瑞霜缝袜子。

  “这是给谁的?”袜子裁得颇大,一看就是给男人的。

  瑞雪和瑞霜尴尬地笑了笑,“是给侯爷的,小姐别说出去,夫人是……”

  “你们两个丫头,编排我什么呢?”于氏带着一身寒气笑着进来,瑞霖替她解开灰鼠皮的斗篷。

  瑞霜和瑞雪放下手里的针线,局促地向于氏行礼。于氏懒洋洋地挥了挥手,走到炕边坐下,瑞露赶紧端上了热腾腾的正山小种。

  “娘亲正在给你爹爹做袜子呢。”于氏看着瑞霜瑞雪走针如飞地缝着袜子,一点不心虚地冲罗怀秋笑道,“喜娘,等爹爹回来了,你要好好和爹爹说娘亲这一年多辛苦,还抽出时间给他做衣裳鞋袜。”

  罗怀秋失笑,于氏这是把瑞霜瑞雪的力气都算到她头上呢。

  罗怀秋闻着茶香眼馋,于氏却不给她喝。罗怀秋只好没话找话:“娘亲,喜娘今天吃到三舅舅送的八宝粥啦,可好吃了。”

  “嗯,是承恩寺的粥。往年我们喝的都是广济寺的粥,也难怪你觉得味道不一样。”于氏语气淡淡的,对于三爷不甚热络。

  罗怀秋想起老夫人微笑的样子,想了想还是继续说道:“但是祖母夸了三舅舅呢。祖母还说亲戚间要多走动。”

  于氏本来接过袜子准备象征性地缝两针,听到这话时手下顿了顿。今年于三爷恰逢三年考满,且得了个上品,这下恐怕是嫌工部屯田员外郎这个位子小了。但老夫人一向是主张明哲保身的,为何现在会关心这些。于氏垂下眼睛,想着左右武定侯也快回来了,到时候一并问他吧。

  十二月十七的时候,武定侯回来了。

  他一身戎装,罩甲肩头还积了层薄雪,网巾里的鬓发都湿透了。

  “母亲,阿嫏,我回来了。”武定侯展眉一笑,剑眉星目间的笑意好像融化了寒冬的冰霜。老夫人和于氏几欲落泪,老夫人拉着武定侯反反复复地说:“回来就好,回来了就好。”

  罗怀秋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父亲”,眼泪却也控制不住地流泪下来,张着嘴巴,只会讷讷地喊“爹爹”。武定侯看得心疼,一把将罗怀秋抱起来,拿胡渣渣的下巴蹭了蹭罗怀秋的脸颊,柔声细语地说:“好喜娘,是爹爹不好,这么久都不回家。喜娘别哭,爹爹给你带了宝贝回来。”

  一向少年老成的罗怀夏也靠到武定侯身边,眼神炯炯地看着他,孺慕之情溢于言表。武定侯拍着长子的肩膀赞扬:“不愧是我儿子,裕嘉,不错,身板结实了,平日里功课没落下吧?”武定侯问的功课自然不是诗歌词赋。

  罗怀夏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豪,“那是自然,就等父亲考校!”武定侯爽朗大笑,也不顾还抱着罗怀秋,一把也将儿子揽了起来。

  “夫人,可要备宴?”瑞雪小声向于氏询问。

  奈何武定侯耳力非凡,转过身摇了摇头,“不必,晚上我还要入宫。”

  于氏心中一紧,抬头望向他,“什么事晚上还要入宫……”

  “无事无事,皇上恩准我先回趟家,晚上再去进宫面圣。”武定侯把孩子放下来,低下头凑到于氏耳边,“阿嫏,你可想我?”于氏耳根一烫,脸上浮起一丝红晕,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武定侯哈哈大笑,拍了拍两个孩子,“裕嘉和喜娘先回自己院子,爹爹有事情要和娘亲讲,晚上爹爹再给你们看礼物。”

  到了雁芙阁,武定侯就筋疲力尽地靠到榻上。于氏心疼地看着武定侯,爱怜地替他捏额角。

  “对了,有一事要同你说。我那三弟今年是三年考满,考绩还得了个上品。你说,我要不要请三弟妹到府上坐坐?”

  “就是你那个在工部的三弟?”武定侯蹙了蹙眉,“他这是想动位子求到你头上来了?你也知道,我结交的不是军中将领就是闲散勋贵,文官那些事我向来说不上几句话。”

  “不是,我没那个意思。”于氏赶紧解释,“腊八那日他送了些承恩寺的佛粥来,母亲的意思是两家也要礼尚往来。我就是在想,母亲会不会是得到了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