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诚】长歌行_作者:阿涛ckann(72)

2018-09-12 阿涛ckann

  明诚笑,“我们先生嘱咐我,人啊,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拿了,那手,不如剁了的好。”

  对方还想说什么,会议厅里有人出来了,“哪位是明司长的秘书?”

  明诚理了理西装,“我是。”

  明诚进去,给明楼递上拟好的计划书,明楼挥手,明诚便一一分发给与会众人。

  “明司长,对南京的经济,很有看法嘛。”国府财政部的副部长翻了翻文件,“自然,明司长,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敢当,明某人毕竟学的是经济,战后国家百业待兴,我总要出一分绵薄之力,然而如今南京的经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可不比日本人在的时候好了啊。”明楼叹气,“连家里的佣人出门买米,都得叹一句米贵了。”

  “明司长真会说笑,”有人说道,“您家里,还缺那几斗米?”

  “我家里不缺,家里人吃得再多,我也买得起,可是南京地界上,有几个明家?”明楼坐姿随意,却永远气势十分,“财政部,就是国府的钱袋子,钱从哪里来?赋税,总是取之于民的,民不聊生,我们就算挖地三尺,也挖不出几两银子来。”

  在座的人还要继续讨论,明楼也在继续高谈阔论,没人管明诚是不是还戳着在一边。

  明诚在想着刚才那人的来意,看这样拙劣的手段,应该不是军统方面的试探。只能说,明楼的上任,可能又挡了一些人的财路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明诚倒是莫名其妙地想起梁仲春来,梁仲春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总是容易些。

  后来明诚还是出去走廊站着,那人还是孜孜不倦地来套近乎,明诚只是斜了他一眼,“先生不会以为,我是靠着关系从军统毕业的吧?”

  对方果然老实了。

  明诚不怕鱼不上自己的钩,前提是,抓鱼,得自己下钩。

  这个会议开了整个下午,外加半个晚上,直到晚上九点才结束。

  冬季一月,南京也是湿冷得厉害,走廊里的壁炉有跟没有一样,明诚站到现在,还顶的住,其他那些秘书早就瑟瑟发抖,凑在一起不知道是骂娘还是怎么地了。

  “先生,”明诚接过明楼的公文包,“您是回家里还是……”

  回程的车上,明诚本想和明楼说那人的事情,被明楼制止了,“你看着办,只要不是军统那边的事情,一切都好说,无非就是找你做靠山,像以前一样,不白到底,也不黑到底,就可以了——你带阿司匹林了吧?”

  “不带,吃多了不好。”明诚知道明楼在担心什么。

  战后至今,自从他们的身份,在没有知会他们的情况之下直接暴露之后,军统上峰一直没有发消息,唯一的一条命令,也只是要他们保持潜伏常态,彻查共产党。

  彻查哪里的共产党?这不是搞笑么,言不尽语不实的。

  “以前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摘干净,我们走两条线,多多少少,总会有蛛丝马迹。”明楼揉太阳穴,抗日时期,他一个人三个身份,有些时候,国民党,共产党,任务总是有些牵连,到了如今,可谓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国共合作也不是我们说的。”明诚放慢了车速,“就算有痕迹,也没有证据,可是军功是实打实的。”

  “不打仗了,我们的好处,还有多少人记得?”明楼感叹,“不过……谁说仗不打了,同室操戈……”

  “他们应该不会动大哥,毕竟您在经济事务上的地位比军统里重要多了。”明诚道,“江沪一带百废待兴,退一步说,我们明家,也不是摆设。”

  明楼不语。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蝼蚁,蝼蚁的命不值钱,总是掌握在另外的大蝼蚁的手上,他明楼,还不是最大的蝼蚁。

  32

  明楼总觉得,自从明镜见过明台那一家子之后,总给他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

  家里的产业原先整理得七七八八,迁走的迁走,变卖折现的变卖,然而江沪一带,终究是明家代代生长,发迹的地方,从苏州到上海再到南京,家里的祖业是不少的。

  然而明镜来了南京,整日里吃吃茶,看看报,和官太太贵小姐们打打牌,哪里还有一点当年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