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冯周彦则是恨不得自己不在场,这件事是个极大的机遇,同时也蕴含着危机。
若是真的也就罢了,凡是参与此事的人,不但能够青史留名,还能够在当世获得极大的荣耀和权势,然而一旦是假的,那就只能呵呵了。
冯周彦现在已经是位高权重,而他现在也不过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还不用担心身后事和子孙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没有理由去冒险。
但是,谁叫他没有提前预知的本事呢,虽然恨不得将自己缩小到让皇帝忽略起来,不过冯周彦并非遇事一味后悔之人,哪怕悔意在心中一闪而过,但很快他便已经在心里暗暗计较,要如何从这件事中为自己谋得好处,又要如何保全自身,绝不轻易牵涉其中。
而这时庆安帝已经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回神,毕竟是打败了众多兄弟才登上皇位的人,该有的冷静从容他从来不缺,因此他很快便恢复了原有的神色,笑着道:“既然如此,便招他进来见一见吧。”
皇帝下令,哪怕秦良再不情愿,那也是要去的。
他现在已经有些后悔,为何偏偏要在皇帝面前提这件事情,或者他刚刚就应该直接把贾蔷赶出宫门,让戴权没有开口的机会。
他可以肯定,一旦贾蔷的话是真的,那么戴权就能够趁势而起,戴权一向很能善于抓住机会。
皇帝面前得用的大太监从来都只有一个,要么他压过戴权,要么戴权压过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戴权毕竟是太上皇的人,哪怕他立下如此功劳,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只怕还比不上自己。
不过他也的确该为自己增添些筹码了,这些年,因为陛下的位置越来越稳,他也有些自得意满了,这很不好。
秦良忖度着皇帝的意思,出去之后,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静悄悄的把贾蔷带了进来。
早上戴权把贾蔷带进来的时候,原本就是悄无声息的瞒着人,而给秦良递话的那个人更是小心,因此贾蔷进宫之事并没有惊动太多的人。
而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有关贾蔷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大略的版本放在了皇帝的案头之上。
这份材料虽然不甚详细,但也将贾蔷的生平讲得一清二楚,待看到贾蔷在外游历多年,皇帝便对他发现宝物的消息信了三分,至于贾蔷跟贾珍之间的关系猜测,庆安帝倒没有多在意,瑕不掩瑜,作为皇帝,任用人看重的是人品,是才能,可不是出身。
就在皇帝将贾蔷的材料翻了翻之后,便听秦良过来回报,说是人已经到了。
庆安帝便叫人将他带了进来,在看到人的时候,庆安帝对他的印象便不错,因为贾蔷身上有一种很难得的务实的气质,不像许多人喜欢夸夸其谈,庆安帝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种脚踏实地的意愿,身为皇帝,庆安帝见过不少人,而他偏爱的便是这一种愿意沉下心来干事的人,这些人无论是能力如何,抑或是人品有没有瑕疵,但是他们肯做事,这便比那些连事情都不愿做的官员强得多。
贾蔷并不知道庆安帝对他的感官如何,他对紫禁城并不陌生,大约是天生喜欢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因,而且他的家在北京,所以从小他就喜欢从北京城到这些古建筑跑。
上学的时候,作为学生,节假日去紫禁城的时候是有优惠的,所以从中学开始,贾蔷便常去紫禁城游玩。
而到了大学,选了考古专业,得益于老师的缘故,他得以被带着前往哪些不对游客开放的区域,所以说贾蔷对于紫禁城可谓是熟悉万分。
这个时空虽然是个架空朝代,然而在明朝之后方才有所改变,在这之前,与贾蔷是原先所在的时空并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这紫禁城自然也是保留了下来。
不过虽然建筑的模样一样,但是大概因为有了主人,气质陡然一变,原先的紫禁城虽然被保修得很好,但仍然透露出来一些寂寥和落魄,而现在,他有了自己的主人,同时拥有了保护自己的人,并因此拥有了皇家的雍容以及居高临下的气度,而且因为禁卫军来回不断的巡视,以及森严的宫规,紫禁城也变得可怕了起来。
好在贾蔷并非普通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因此即便是第一次进宫,乍然见了皇帝,也没有因此慌然无措,他冷静的跪了下来,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恭敬的行礼。
这个时候他可不会不合时宜的升起作为现代人的骄傲,同样也不觉得有什么跪下行礼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从来都愿意去主动适应规则,人人都如此,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了。